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梵音:指佛教寺廟中的誦經聲或鐘聲。
- 珠林:指佛教寺廟,因其環境幽靜,如同珍珠般珍貴。
- 煙霞:指山間的雲霧,常用來形容隱居或清修之地。
- 禪扉:禪室的門,這裏指禪修的地方。
- 薜荔:一種植物,常用來象徵隱逸或清修生活。
- 野殿:指寺廟中的殿堂,因其位於山野之中,故稱野殿。
- 影堂:指供奉佛像的殿堂。
- 釋子:指佛教僧人。
- 法社:指佛教團體或寺廟。
- 祗苑:指佛教寺廟的園林。
- 布金:指施捨金錢,這裏指對寺廟的捐贈。
翻譯
仲夏之夜,青山之中傳來梵音,清晨我帶着清新的心情前往探訪那如珍珠般的寺廟。山間的雲霧繚繞,禪修之地顯得格外寧靜,薜荔的香氣瀰漫在野外的殿堂深處。我曾到過供奉佛像的殿堂,空自感嘆時光的流逝,而新來的僧人我卻無法洞悉他們的心思。我憐惜這佛教團體已久未得繁榮,不知何時才能再次有人施捨金錢,使這寺廟園林重煥生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仲夏時節作者對佛教寺廟的探訪與感慨。詩中,「夜半青山有梵音」一句,即以梵音爲引,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隨後,通過對煙霞、禪扉、薜荔花香等自然元素的細膩描繪,進一步加深了這種寧靜而神祕的意境。後兩句則透露出作者對佛教團體現狀的關切與憂慮,以及對寺廟復興的期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與對清淨生活的嚮往。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
王恭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夏日同江進之丘長孺黃平倩方子公家伯修小修集葡萄方丈以五月江深草閣寒爲韻餘得五字 》 —— [ 明 ] 袁宏道
- 《 延祐元年五月重祀茅山瑞鶴詩二首 》 —— [ 元 ] 吳全節
- 《 五月长斋诗 》 —— [ 晉 ] 支遁
- 《 玉漏遲 · 五月見芍藥 》 —— [ 清 ] 陳曾壽
- 《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夢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見成絶句三十八首 其七 》 —— [ 明 ] 黃淮
- 《 五月砧聲 》 —— [ 明 ] 孫繼皋
- 《 仲夏讀書山莊霖潦浹旬 》 —— [ 明 ] 符錫
- 《 五月 》 —— [ 明 ] 蔡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