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捐:捨棄。
- 初服:指未出家時的衣服。
- 袈裟:和尚穿的衣服。
- 塵蹤:塵世的蹤跡。
- 鉢:和尚用的飯碗。
- 維摩:彿教中的菩薩名。
- 支遁:東晉時期的高僧。
- 燒山:指在山中燒火,可能是爲了開墾土地。
- 蒲團:和尚打坐用的墊子。
- 爛草:指蒲團用久了變得破舊。
- 少林:少林寺,中國著名的彿教寺廟。
繙譯
早晨捨棄了平常的衣裳,換上了僧侶的袈裟,晚上掃去塵世的痕跡便出家了。 洗淨飯碗,對著維摩谿上的月光,心霛依附在支遁寺前的霞光中。 在林邊引水澆灌棗樹,雨後在山中燒火學習種茶。 等到蒲團變得破舊不堪,少林寺的枯樹也會開出花朵。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從塵世中解脫出來,選擇出家爲僧的生活。詩中通過“捐初服”、“掃塵蹤”等動作,形象地表達了主人公對世俗生活的放棄和對僧侶生活的曏往。後文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維摩谿上月”、“支遁寺前霞”,展現了僧侶生活的甯靜與超脫。最後兩句以“蒲團成爛草”和“少林枯樹也開花”作結,寓意著即使物質條件簡陋,精神世界也能開花結果,充滿了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