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彥賓重廬州省兄

· 王恭
斗酒不忍別,空歌嘆離羣。夢隨楚天鳥,心逐淮山雲。 九月梨花紅,千門響砧杵。朝拂車上霜,暮投月中墅。 一別連枝幾斷魂,秋風又念鶺鴒原。此行莫作分飛雁,看爾雙雙歸故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斗酒:指少量的酒。
  • 離羣:離開朋友或同伴。
  • 楚天:指楚地的天空,泛指南方。
  • 淮山:指淮河流域的山脈。
  • 砧杵:古代搗衣的工具,砧是搗衣石,杵是搗衣的棒。
  • 連枝:比喻兄弟。
  • 鶺鴒:鳥名,比喻兄弟。
  • 分飛雁:比喻離散的兄弟。

翻譯

我們舉起少量的酒,不忍心分別,空自歌唱,感嘆即將離開朋友。在夢中,我彷彿隨着南方的鳥兒飛翔,心中卻牽掛着淮河邊的山雲。

九月的時候,梨花依然紅豔,千家萬戶都響起了搗衣的聲音。早晨,我拂去車上的霜,傍晚,我在月光下投宿於郊外的房屋。

自從一別,兄弟之情讓我幾度心碎,秋風又讓我想起了兄弟。這次出行,不要像離散的雁羣那樣,希望你們能一起回到故鄉。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深情告別和對兄弟的深切思念。詩中通過「斗酒不忍別」和「夢隨楚天鳥,心逐淮山雲」等句,展現了詩人對離別的無奈和對遠方的嚮往。後文通過「九月梨花紅」和「朝拂車上霜,暮投月中墅」等景象,描繪了旅途的艱辛和孤獨。最後,詩人以「鶺鴒原」和「分飛雁」作比,表達了對兄弟團聚的渴望。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簡練,表達了詩人對友情和親情的珍視。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