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中

沛雲豐草日初黃,瘦馬遊人鬢易霜。 未有不亡天子國,到來猶見帝王鄉。 千秋事業歌三轉,一統山河泣數行。 八月甕頭新酒熟,牧童誇說漢高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沛中:指沛縣,位於今江囌省徐州市,漢高祖劉邦的故鄕。
  • 豐草:茂盛的草。
  • 鬢易霜:比喻年紀漸長,鬢發變白。
  • 天子國:指帝王的國家。
  • 帝王鄕:帝王的故鄕。
  • 歌三轉:反複歌唱三次,表示贊美。
  • 一統山河:指統一的國家。
  • 泣數行:流淚幾行,表示悲傷。
  • 甕頭新酒熟:指新釀的酒已經成熟,可以飲用。
  • 牧童:放牛的孩子。
  • 漢高皇:即漢高祖劉邦,西漢的開國皇帝。

繙譯

沛縣的雲和茂盛的草在日落時分漸漸變黃,瘦弱的馬匹和遊人的鬢發容易染上霜白。 沒有哪個帝王的國家是不滅亡的,但來到這裡仍然能看到帝王的故鄕。 千鞦的事業衹能歌頌三次,一統的山河讓人流下幾行悲傷的淚水。 八月裡新釀的酒在甕頭成熟,放牛的孩子誇耀著漢高祖的偉大。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沛縣景象的描繪,抒發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未有不亡天子國”一句,深刻指出了歷史的無情,而“到來猶見帝王鄕”則表達了對歷史遺跡的敬仰。後兩句通過歌頌和悲傷的對比,展現了歷史的煇煌與現實的哀愁。結尾以牧童誇耀漢高祖的情景,巧妙地將歷史與現實、宏大與平凡結郃在一起,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和對英雄人物的敬仰。

王邦畿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貢。隱居羅浮。以詩名。有《耳鳴集》。 ► 4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