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旅夕

· 王恭
澄江如練繞楓林,仙嶠橫江帶夕陰。 秋滿山城飛一雁,門臨潮水抵千金。 白雲幾處懷親夢,黃葉他鄉在客心。 無那愁腸偏愛酒,戍樓寒鼓又霜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澄江如練:清澈的江水像一條白色的綢帶。
  • 仙嶠:仙山,這裏指江中的小島。
  • 橫江:橫跨江面。
  • 夕陰:夕陽的餘暉。
  • 山城:山中的城鎮。
  • 飛一雁:指孤雁飛過,象徵孤獨。
  • 潮水:漲潮的海水。
  • 抵千金:價值千金,形容重要。
  • 白雲:象徵遠方的思念。
  • 懷親夢:懷念親人的夢境。
  • 黃葉:秋天的落葉,象徵淒涼。
  • 在客心:在旅人的心中。
  • 無那:無奈。
  • 愁腸:憂愁的心情。
  • 戍樓:邊防的瞭望樓。
  • 寒鼓:寒冷中的鼓聲,可能指軍鼓。
  • 霜砧:霜中的砧聲,砧是古代搗衣的工具,這裏可能指搗衣聲,增添了秋夜的淒涼。

翻譯

清澈的江水像一條白色的綢帶環繞着楓林,仙山般的小島橫跨在夕陽餘暉下的江面上。秋意瀰漫了整個山城,一隻孤雁飛過,門前臨着漲潮的海水,顯得格外珍貴。白雲幾處,勾起了懷念親人的夢境,黃葉飄落,在他鄉的旅人心中增添了幾分淒涼。無奈之下,憂愁的心情偏愛借酒消愁,邊防瞭望樓上的寒鼓聲和霜中的砧聲,又增添了幾分秋夜的寒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日傍晚的江景,通過「澄江如練」、「仙嶠橫江」等意象展現了江景的壯美,同時「飛一雁」、「黃葉他鄉」等表達了旅人的孤獨和思鄉之情。詩中「愁腸偏愛酒」直抒胸臆,表達了借酒消愁的無奈,而「戍樓寒鼓又霜砧」則進一步以聲入景,加深了秋夜的淒涼氛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王恭對自然景色的敏銳捕捉和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