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石門聞秋風

· 王恭
洞口微鍾夕,陰林散夜聲。 孤燈殘月下,千嶂斷猿鳴。 颯沓驚禪定,蕭條動客情。 卷幃清不寐,鬆際月斜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颯沓(sà tà):形容風聲或雨聲。
  • 蕭條:形容景象淒涼。
  • 卷幃:捲起帳幕。

翻譯

夜晚在石門洞口,夕陽下的微鐘聲,夜晚的森林中傳來散落的聲響。 孤燈與殘月相伴,高聳的山峯間斷斷續續傳來猿猴的叫聲。 風聲雨聲驚擾了禪定的寧靜,淒涼的景象觸動了旅人的情感。 捲起帳幕,清冷的夜色中無法入眠,松樹間的月亮斜斜地照亮。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夜晚在石門洞口的靜謐與淒涼。通過「孤燈殘月」、「千嶂斷猿鳴」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孤獨與思鄉的情感。詩中的「颯沓驚禪定,蕭條動客情」巧妙地將自然的風聲與內心的情感相結合,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體驗。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