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陳孝廉赴京師

· 王恭
斗酒粵城闉,千門柳色新。 孤帆辭海月,疋馬入京塵。 鳳闕趨朝早,龍池聽漏頻。 青雲從此去,應念布衣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鬭酒:指少量的酒。
  • 粵城闉(yīn):粵城的城門。
  • 孤帆:孤單的船帆,這裡指陳孝廉乘船離去。
  • 海月:海上的月亮。
  • 疋馬(pǐ mǎ):一匹馬。
  • 京塵:京城的塵土,比喻繁華的京城。
  • 鳳闕:皇宮的別稱。
  • 龍池:皇宮中的池塘,也指皇宮。
  • 聽漏:古代用漏壺計時,聽漏即聽漏壺的聲音以判斷時間,這裡指在皇宮中等待朝見。
  • 青雲:比喻高官顯爵。
  • 佈衣:平民的代稱。

繙譯

在粵城的城門邊,我們共飲少量的酒,千家萬戶的柳樹都換上了新綠。你獨自乘船,告別了海上的明月,一匹馬踏入了京城的繁華塵土。早早地前往皇宮,頻繁地在龍池邊聽漏等待朝見。從此青雲直上,但願你不要忘記曾經身爲平民的貧寒。

賞析

這首詩是王恭贈別陳孝廉赴京師的詩作,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前程的祝願和對友人不忘初心的期望。詩中通過“鬭酒”、“孤帆”、“疋馬”等意象,描繪了友人離別的場景,同時“鳳闕”、“龍池”等詞語則預示了友人即將步入的官場生活。最後兩句“青雲從此去,應唸佈衣貧”,既是對友人未來仕途的美好祝願,也是對友人不要忘記過去貧寒生活的提醒。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