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某文學宣泰昌新詔於潮取道榕溪以詩見投因同舟入循賦此卻贈

· 張萱
喜遇題橋客,同乘破浪船。 手持黃紙詔,來貺紫芝篇。 攬轡鳳城月,揮毫鱷渚煙。 卻憐頻望帝,馬首有啼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羊城:廣州的別稱。
  • 宣泰昌新詔:宣佈泰昌皇帝的新詔令。
  • 榕溪: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地名,今廣東省內。
  • 題橋客:指有才華的文人。
  • 破浪船:比喻勇往直前的行動。
  • 黃紙詔:皇帝的詔書,因用黃紙書寫而得名。
  • (kuàng):賜予。
  • 紫芝篇:指優美的詩文。
  • 攬轡:牽住馬繮,指騎馬。
  • 鳳城:指京城。
  • 揮毫:揮筆,指寫作。
  • 鱷渚: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啼鵑:杜鵑鳥的啼叫,常用來象徵哀怨或思鄉之情。

翻譯

欣喜地遇到了有才華的文人,一同乘坐勇往直前的船隻。 手持皇帝的詔書,賜予我優美的詩篇。 在京城的月光下騎馬,在鱷渚的煙霧中揮筆寫作。 卻憐憫頻繁望向帝都,馬首旁有啼叫的杜鵑。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與一位有才華的文人相遇並同行的喜悅,以及對皇帝詔書和優美詩文的珍視。詩中通過「破浪船」、「黃紙詔」、「紫芝篇」等意象,展現了旅途中的豪情與文采。末句「馬首有啼鵑」則透露出對京城的思念與哀愁,增添了詩的情感深度。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