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趙虛一山水圖
我愛青山欲歸去,偶見生綃喜還住。
層巒疊嶂遠冥濛,旭日東生光采注。
簾陰微閃數枝丹,疑是巖前半開樹。
晴嵐曉翠千萬重,一覽底須攜杖屨。
郭生十年不相見,筆意從容入天趣。
青田道人如瘦鶴,能跨生駒窮海嶽。
何如掛此素壁間,終日焚香相對閒。
政爾胸中有丘壑,烏帽黃塵漫飄泊。
向來山中我醉眠,白雲孤飛興悠然。
清幽到處畫不出,自遣數語人間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生綃(xiāo):指未經過染色的絲綢,這裏比喻畫布。
- 層巒疊嶂:形容山峯重疊。
- 冥濛(méng):模糊不清的樣子。
- 旭日:初升的太陽。
- 光采:光彩。
- 晴嵐:晴天山中的霧氣。
- 杖屨(jù):手杖和鞋子,代指行走。
- 天趣:自然的趣味。
- 青田道人:指作者的朋友,可能是一位道士。
- 瘦鶴:比喻道士的身形瘦削。
- 生駒:年輕的馬,比喻道士的年輕和活力。
- 政爾:正如此。
- 丘壑:山丘和溝壑,比喻深遠的思慮。
- 烏帽:黑色的帽子,古代文人的常服。
- 黃塵:塵土,比喻世俗的紛擾。
- 清幽:清新幽靜。
翻譯
我喜愛青山,本欲歸去,偶然見到這幅生綃畫,便歡喜地留步。畫中層巒疊嶂,遠景模糊,旭日東昇,光彩照耀。簾影微動,幾枝紅豔,彷彿巖前半開的樹。晴朗的山霧,清晨的翠綠,重重疊疊,一覽無餘,無需攜帶杖屨行走。與郭生已有十年未見,他的筆意依舊從容,充滿自然的趣味。青田道人如瘦鶴,能駕馭年輕的馬,遊歷海嶽。何不將此畫掛在素壁上,終日焚香,相對閒適。正如此,我胸中自有丘壑,不願戴着烏帽,在黃塵中漫無目的地漂泊。往日在山中我醉眠,白雲孤飛,興致悠然。這清幽的景緻,畫不出,只能自遣數語,傳於人間。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山水畫的熱愛和對自然山水的嚮往。詩中通過對畫中景色的描述,展現了層巒疊嶂、旭日東昇的壯麗景象,以及晴嵐曉翠的清新幽靜。作者通過對畫作的讚美,抒發了自己對自然美景的嚮往和對世俗生活的厭倦。詩的最後,作者表達了自己對清幽景緻的無法言傳之感,只能通過詩句傳達給世人。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高遠的情懷和深厚的藝術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