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釋
架:瓜架也。此亦秦州秋深作。此見除架而有感也。上四記事,下四寓言。花開瓤結,除蔓何辭,有功成身退之義。秋蟲猶在,暮雀已離,有倏忽聚散之悲。寒事已落,人生亦然,有始盛終衰之慨。
束薪:所以構架者。《詩》:「不流束薪。」曹子建詩:「零落歸山丘。」
瓠(hù):《詩》:「甘瓠纍之。」《杜臆》:「瓠與瓜有別,瓜乃總名,瓠是開白花者。
序
架,瓜架也。此亦秦州秋深作。此見除架而有感也。上四記事,下四寓言。花開瓤結,除蔓何辭,有功成身退之義。秋蟲猶在,暮雀已離,有倏忽聚散之悲。寒事已落,人生亦然,有始盛終衰之慨。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束薪:捆紮起來的柴草。
- 瓠(hù):葫蘆。
- 寧辭:豈辭,難道辭別。
- 牢落:稀疏;冷落。
翻譯
柴草已經零散飄落,葫蘆葉子變得蕭疏。幸好已經結出了白色的花,難道就辭別這青蔓被除掉。秋蟲的聲音一直縈繞不去,傍晚的鳥雀是什麼心情呢。寒冷的事到如今已很冷落,人生也有最初的時候啊。
賞析
這首詩圍繞着除架這件事展開,既描繪了自然景象的變化,又蘊含着對時光流逝、生命興衰的感慨。首聯寫柴草和瓠葉的狀態,展現出一種凋零之感。「幸結白花了,寧辭青蔓除」,既有一種對瓠已經完成使命的感慨,又表達出對其結束的無奈。秋蟲聲和暮雀增添了環境的氛圍和蕭瑟之感。最後一聯,從自然之景引申到人生的思考,表達了對人生變化和初始狀態的回味與感嘆。整個詩篇意境蕭瑟而深沉,展示了杜甫對生活細膩而深刻的感悟。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