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行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爲人愛惜。
雲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
憶昨路繞錦亭東,先主武侯同閟宮。
崔嵬枝幹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
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廈如傾要樑棟,萬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剪伐誰能送。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宿鸞鳳。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爲用。
拼音
所属合集
名句
譯文
孔明廟前有一株古老的柏樹,枝幹色如青銅根柢固如盤石。
樹皮潔白潤滑樹幹有四十圍,青黑色朝天聳立足有二千尺。
劉備孔明君臣遇合與時既往,至今樹木猶在仍被人們愛惜。
柏樹高聳雲霧飄來氣接巫峽,月出寒光高照寒氣直通岷山。
想昔日小路環繞我的草堂東,先生廟與武侯祠在一個閟宮。
柏樹枝幹崔嵬郊原增生古致,廟宇深邃漆繪連綿門窗寬空。
古柏獨立高聳雖然盤踞得地,但是位高孤傲必定多招烈風。
它得到扶持自然是神明偉力,它正直偉岸原於造物者之功。
大廈如若傾倒要有樑棟支撐,古柏重如丘山萬年也難拉動。
它不露花紋彩理使世人震驚,它不辭砍伐又有誰能夠採送?
它雖有苦心也難免螻蟻侵蝕,樹葉芳香曾經招來往宿鸞鳳。
天下志士幽人請你不要怨嘆,自古以來大材一貫難得重用。
注釋
成都的武侯祠附在先主廟中,夔州的孔明廟則和先主廟分開,這是夔州的孔明廟。
這句寫柏之古老。柯,枝柯。
此二句寫柏之高大,是誇大的寫法。霜皮,一作蒼皮,形容皮色的蒼白。溜雨,形容皮的光滑。四十圍,四十人合抱。
這兩句是插敘。張上若雲:“補出孔明生前德北一層,方有原委。”按意謂由於劉備和孔明君臣二人有功德在民,人民不加剪伐,故柏樹才長得這般高大;柏樹的高大,正說明孔明的遺愛。際會,猶遇合。
這兩句再承三四句極力形容詠歎柏樹之高大。趙次公雲:“巫峽在夔之下(按當言東),巫峽之雲來而柏之氣與接;雪山在夔之西,雪山之月出而柏之寒與通,皆言其高大也。”宋人劉須溪認爲雲來二句當在君臣二句前,君臣二句當在雲來二句後(仇兆鰲把這四句倒置,就是依據劉說的),實太生觀大膽。因爲這樣一來,似乎是通順些,但文章卻顯得乎庸沒有氣勢,所以黃生斥爲“小兒之見”。——以上是第一段,是詠古柏的正文。
此下四句宕開,以成都古柏作陪。杜甫是前一年才離開成都的,所以說憶昨。杜甫成都草堂緊靠錦江(《杜鵑》詩:“結廬錦水邊。”),草堂中有亭(《寄題江外草堂》詩:“臺亭隨高下,敞熬當清川。”),所以說錦享(嚴武有《寄題杜二錦江野亭》詩)。武侯祠在亭東,所以說路繞錦亭東。亭,一作“城”。
先主:指劉備。閟宮,即祠廟。
仇兆鰲注:“郊原古,有古致也。盧牖空,虛無人也。”窈窕,深邃貌。
落落:獨立不苟合。
此下四句收歸夔州古柏。是說夔州廟柏生在高山,苦於烈風,不如成都廟柏之生於平原。落落,出羣貌。因生在孔明廟前,有人愛惜,故曰得地,但樹高招風,又在高山上,就更要經常爲烈風所撼。冥冥,高空的顏色。
不爲烈風所撥,似有神靈呵護,故曰神明力。柏之正直。本出自然,故日造化功。正因爲正直,故得神明扶持,二句語雖對,而意實一貫。——以上是第二段。由古柏之高大,進一步寫出古柏之正直。
這以下又宕開,借古柏之難載,以喻大才之難爲世用。《文中子》:“大廈之傾,非一本所支。”古柏重如丘山,故萬頭牛也拖不動。
不露文章:指古柏沒有花葉之美。
此二句中有着杜甫自己的影子。古柏不知自炫,故曰不露文章。古柏本可作棟樑,故曰未辭剪伐。這就杜甫爲人來說,即不怕犧牲,與“我能剖心血,飲啄慰孤愁”,“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正是一副心腸。送,就木說,是移送:就人說,是保送或推薦。
柏心味苦,故曰苦心。柏葉有香氣,故曰香葉。這兩句也含有身世之感。
結二句吐出本意,但材大二字仍包括吉柏在年。在封建社會,一個真正想爲國家人民作點事的人,是並不爲統治者所歡迎的。古來,是說不獨今日如此,從古以來就如此。——以上是第三段。
序
此詩採用比興體,借贊久經風霜、挺立寒空的古柏,以稱雄才大略、耿耿忠心的諸葛亮。詩寫古柏古老,藉以興起君臣際會,以老柏孤高,喻武侯忠貞,表現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並藉以抒發了自己願意報效朝廷但不能用事、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全詩比喻精當,語多雙關,寄意深遠,是詠物詩的名篇。
賞析
這首詩借古柏以自詠懷抱,正意全在未一段,此詩對偶句特多,凡押三韻,每韻八句,自成段落,格式與《洗兵馬》極相似。
全詩比興爲體,一貫到底;詠物興懷,渾然一體。句句寫柏,句句喻人。言在柏,而意在人。前八聯十六句通過對古柏的讚譽,表現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抒發了自己願意像諸葛武侯一樣報效朝廷的理想。在這裏,句句寫古柏,句句喻諸葛,句句又隱含着詩人自己。古柏的高大堅強,雄勁飛動,古樸厚重,正是詩人敬仰的武侯的品格,也是詩人對自己才華的心肯。
在杜甫看來,諸葛武侯之所以能夠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華,建立不朽功業,是因爲君臣相知、相濟。“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爲人愛惜。”“憶昨路繞錦亭東,先主武侯同閟宮。”這看似寫景、敘事,實在抒情,是在背後抒發自己不能爲當時朝廷理解重用,滿腹的學問不能發揮,難以報效朝廷的感嘆。
如果說前八聯還只是在讚賞武侯的同時暗含着詩人對自己境遇的悲哀和感嘆,那麼後四聯八句則在曲盡體物之妙的基礎上直抒胸臆,將古柏與自己緊緊連在一起,句句寫古柏,又句句寫自己,淋漓盡致地抒發了詩人材大難用的憤慨。以大廈將傾暗喻國家的危機,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然而大木重於丘山,萬牛都因不能拉動而回首去看,暗指國家危亡之際賢能卻得不到任用,這與武侯和劉備的君臣際會正是天壤之別。
詩人感嘆自己雖然像古柏一樣樸實無華,不以花葉之美炫俗,英採自然外露,使世人驚異,願意不辭剪伐,陳力於廟堂,但沒有人能把它送去。古柏心苦,卻不免爲螻蟻所傷;柏葉餘香,乃爲鸞鳳所喜。而自己的懷才不遇正是像這古柏一樣。詩人最後終於發出了“古來材大難爲用”的浩嘆。
詩的前六句爲第一段,以古柏興起,贊其高大,君臣際會。“雲來”十句爲第二段,由夔州古柏,想到成都先主廟的古柏,其中“落落”兩句,既寫樹,又寫人,樹人相融。“大廈”八句爲第三段,因物及人,大發感想。最後一句語意雙關,抒發詩人宏圖不展的怨憤和大材不爲用之感慨。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柯:樹木的枝乾。
- 黛色:青黑色。
- 際會:遇郃。
- 巫峽:長江三峽之一。
- 雪山:泛指四川西部的高山。
- 閟(bì)宮:指祠廟。
- 崔嵬:高大。
- 窈窕:深遠的樣子。
- 落落:孤獨的樣子。
- 冥冥:高遠的樣子。
繙譯
孔明廟前有一株古老的柏樹,枝乾色如青銅根柢固如磐石。樹皮潔白潤滑如有霜雪,樹乾有四十圍那麽粗,青黑色朝天聳立足有兩千尺。劉備孔明君臣遇郃與時既往,至今樹木猶在仍被人們愛惜。柏樹高聳雲霧飄來氣接巫峽,月光灑下寒冷穿透雪山潔白。遙想昔日繞道錦亭東,先主武侯同祭在一祠廟中。枝乾高大聳立在郊原古老,枝葉纖細在祠廟的門窗間靜空。它孤獨地高踞在那裡雖然得其所哉,但在高空中孤高卻要遭受烈風。它得到扶持自然是神明偉力,它正直偉岸原於造物者之功。大廈如若傾倒要有梁棟支撐,古柏重如丘山萬牛也難拉動。它不露花紋彩理使世人震驚,它不辤砍伐又有誰能夠採送?它雖有苦心也難免螻蟻侵蝕,樹葉芳香曾經招來鸞鳳棲息。志士仁人不要埋怨歎息,自古以來大材一貫難得重用。
賞析
這首詩借古柏以自詠懷抱,句句寫古柏,聲聲言人事。詩中通過對孔明廟前古柏的描寫,表達了對古人事跡的追思和對人才難以施展才華的感慨。開頭描寫古柏的雄奇壯觀,顯示出其古老與堅靭。中間廻憶先主武侯,感歎柏樹所処環境與經歷。後麪強調古柏的孤高和正直,以及其難以被真正利用的無奈。最後以志士仁人莫怨嗟作結,深刻而富有韻味。整首詩雄渾沉鬱,寓意深刻,既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自然的敬畏,也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