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庐山诗二首 其二

访世失隐沦,从山异灵士。 明发振云冠,升峤远栖趾。 高岑隔半天,长崖断千里。 氛雾承星辰,潭壑洞江汜。 崭绝类虎牙,巑岏象熊耳。 埋冰或百年,韬树必千祀。 鸡鸣清涧中,猨啸白云里。 瑶波逐穴开,霞石触峰起。 回互非一形,参差悉相似。 倾听凤管宾,缅望钓龙子。 松桂盈膝前,如何秽城市。
拼音

所属合集

#廬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訪世:尋求世俗之外。
  • 隱淪:泛指神仙。
  • (qiáo):高而尖的山。
  • (cén):小而高的山。
  • (sì):不流通的小溝渠。
  • 嶄絕:形容山勢險峻。
  • 巑岏(cuán wán):形容山峯高峻。
  • 韜樹:深藏樹木。

翻譯

追尋世俗之外卻失去了神仙蹤跡,跟從高山纔不同於庸俗之人。黎明時整理頭上的雲冠,登上高峻的山嶺遠遠地停下腳步。高大的山峯隔開半片天空,長長的懸崖阻斷千里路途。霧氣承接星辰,潭水山谷連通大江小溝。山勢險峻如同虎牙,高峻如同熊耳山。埋在冰下或許已有百年,深藏的樹木必定歷經千年。雞在清澈的山澗中鳴叫,猿在白雲里長嘯。水波追逐着洞穴而流淌,雲霞般的石頭觸碰着山峯聳起。迴環交錯不止一種形態,參差不齊卻都很相似。靜靜傾聽鳳簫管樂的聲音,遠遠盼望着釣龍的仙人。松樹桂樹長滿膝前,怎麼還會留戀那污穢的城市呢。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廬山的壯麗景色與神祕氛圍。詩中通過對山峯、霧氣、潭壑等自然景觀的描寫,如「高岑隔半天,長崖斷千里」等,展現出廬山的雄偉與奇幻。對山中各種聲音的描述,如雞叫、猿嘯等,則增添了鮮活的氣息。而且詩中還提到了一些神奇的元素,如隱淪、釣龍子等,使整首詩充滿了浪漫色彩和神祕感。最後表達了對山中生活的喜愛和對城市污濁的嫌棄,反映出詩人對自然的嚮往和對世俗的厭倦。整體意境開闊,用詞精準,富有感染力。

鮑照

鮑照

南朝宋詩人,字明遠,人稱鮑參軍,東海郡人(今屬山東蘭陵縣長城鎮)。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3年)中,劉義慶以他爲國侍郎。其後成爲太學博士、中書舍人。臨海王劉子頊鎮荆州時,由於任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劉子頊遵奉其兄劉子勛爲正統的宋帝,出兵攻打建康的宋明帝(泰始元年底弑殺凶暴的前廢帝劉子業,自立爲帝),參加了所謂的“義嘉之難”(義嘉爲劉子勛年號)。劉子勛與劉子頊在同年兵敗被殺,鮑照也在劉子頊的軍中被亂兵殺害。 ► 1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