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古人說:“身子住在江海的邊上,心思卻想到朝廷中去了。”這就是說的想象的方法!文章的構思,它神奇的想象可以不受任何約束,飛翔得十分遙遠。只要默默地聚精會神的思考,那念頭便可以接通千年之間;悄悄地改變容顏,視線便好像能夠看到萬里之外。在吟哦詠唱中間,可以發出如珠似玉般的悅耳聲音;在你凝神思想之間,眼前就展現出風雲變幻的景色。這些都是作文構思時發揮想象力所構成的啊。所以寫作構思很奇妙,可以使內心的想象與外物相交接。神奇的想象由作者內心來主宰,而意志和體氣是支配它們活動的關鍵;外物由作者的耳目來接觸,而語言是掌管它們的表達機構。當這個機構靈活通暢的時候,那事物的形貌便可以描繪出來,沒有隱蔽得了的;如果支配想象的機構受到阻塞,那神奇的想象就會逃遁隱蔽,也就精神渙散了。所以醞釀文思,着重在虛靜心志,清除心裏的成見,寧靜專一。這就要努力學習,積累學識來儲存珍寶,要斟酌辨析各種事理來豐富增長自己的才學;要研究閱歷各種情況來進行徹底的觀察;要順着作文構思去尋求恰當美好的文辭。然後才能使深通妙道的心靈,按照聲律來安排文辭;就像有着獨到看法的工匠能自如揮斧一樣,憑着想象來進行創作:這就是駕馭文思的首要方法,也是謀篇作文的重要開端。
想象剛剛開始運轉活動的時候,各種各樣的思路、物象都紛紛呈現在眼前,要在沒有形成的文思中孕育內容,要在沒有定型的文思中雕刻形象。登上高山,情思中就充溢着山間的景色;看到大海,情意就出現了海濤洶涌澎湃的風光。想象的才能,好像飛鳥同風雲一起並駕齊驅而無法計量。剛剛拿起筆的時候,比起在行文之前要氣勢充足倍增;可是等到寫成篇章後,開始想的東西已經打了一半折扣。爲什麼會這樣呢?想象憑空而起,容易想得奇特,而語言文字卻比較實在,所以很難巧妙地表現作者的想象。所以文章的內容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支配,而言辭又受文章內容的支配。如果文章的內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言辭三者結合得很緊密,那文章就貼切而天衣無縫,反之,疏漏就會相差千里。有的道理就在心裏卻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搜求;有的意思就在眼前,卻像遠隔着高山大河。所以要秉持虛空寧靜心思、加強修養的方法,不在於冥思苦想,要體悟外物的美好,不必去勞心累情。
每個人的才能稟賦不同,則文思就存在遲緩與迅速的差異;文章的體制多種多樣,則規模有大有小,功力各異。司馬相如筆浸在墨汁裏把毫毛都泡爛了文章才寫出來,揚雄寫文章用力過度,剛停下筆就睡着做了噩夢;桓譚常常因爲苦苦思索,以致感疾生病;王充著作由於思慮過度,耗盡了自己的氣力精神;張衡用了十年時間精研寫作《二京賦》;左思花了十二年光陰創作錘鍊《三都賦》。上述名家,雖寫的是長篇鉅作,但是也說明了其文思的遲緩。淮南王劉安接受漢文帝的詔令一個早晨就寫完了《離騷賦》,枚皋總能很快地完成漢武帝的詔令寫成賦作;曹植鋪開紙做文章就像背誦文章;王粲舉筆便成好似寫預先寫好的文章;阮瑀憑據着馬鞍也能很快寫好書信;禰衡在宴席上便起草奏書。上述的作家雖說寫的都是短篇,但是也說明了他們文思的敏捷。
至於文思敏捷的人,心裏總覽着創作的方法要點,感覺敏速是在事前有過深思熟慮,所以能夠當機立斷。文思遲緩的人,思緒紛亂時徘徊不定,想要鑑明事理,所以要經過研究考慮才能作出決定:文思敏捷,所以文章能在倉促中寫成功;疑慮多,所以文章要很久才能寫成。快和慢、難和易似乎各有不同,但都靠學習廣博和技巧熟練。如果學識淺薄而只是慢慢寫,才學粗疏卻只要寫得快,像這樣寫出好的文章,從來沒有聽說過。所以創作時醞釀文思,必然有兩個困難:文思抑鬱阻塞的人苦於想象的貧乏,文辭氾濫的人苦於文理紊亂,那麼,可見廣博見聞就成爲補救想象貧乏的糧食,貫通統一就成爲拯救文理紊亂的藥方,能夠做到既廣聞博見又中心一貫,對創作構思的能力也大有幫助啊!
如果作品的情思是非詭奇混雜,體制不當而變化多端,拙劣的文辭或許包含精巧的義理,平庸的事物中或許透露出新穎的意思。我們看看布之出於麻吧,原料的麻雖然質地並不比布貴重,但經過織布機的加工,布便會煥發出光彩而成爲珍貴之物。至於文思以外的細微奧妙的旨意,文辭之外的隱幽委曲的情趣,這些都是語言所不能言明,筆墨不能表達的。達到最精通的境界才能闡明它的奧妙,掌握它的微妙變化之後才能精通它的規律,這好比廚師伊摯不能說出鼎中調味的微妙,巧匠輪扁不能說出運用斧頭的規律一樣,真是微妙啊!
總結:
神奇的想象靠物象來貫通,思想感情變化所育孕的。外物以它的形貌來打動作家,作家的心用情理作爲反應。雕刻描繪各種事物形象,萌芽於那《詩經》的比和興。運用思慮來構成文章,垂下帷幕發憤構思才能取勝。
注釋
悄:靜寂無聲。動:變化。容:容顏。用容顏的變動來代替眼神的變動。
②睫:眼毛。眉睫之前:即眼前。
③神與物遊:神,神思,指想象活動。物,物象,指作家頭腦中主觀化了的形象。精神和外物一起活動,即思維想象受外物的影響。
④志氣:情志、氣質。情志和氣質支配着構思活動。
⑤辭令:語言或文辭。作家頭腦中的形象和語言總是交織在一起的。樞機:關鍵,即主要部分。
⑥遁:隱避,逃遁。
⑦虛:虛懷。靜:安靜。貴在虛靜:劉勰從先秦道家和荀子那裏引入文學創作並加以改造的理論,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虛才能全面接納各種事物並很好地認識事物形象的各方面,二是虛才能在文學創作過程中排除干擾,專心一意,更好地馳騁想象,釋放感情。
⑧澡雪:洗滌。以上三句是要求作者思想淨化,毫無雜念。
⑨寶:指知識。
⑩研閱:研究觀察。照:察看,理解。這句是說通過觀察研究儘量去明白事理。
11元:楊校作“玄”。元解:懂得深奧的道理。宰:主宰,指作者的心、腦。
規矩:作動詞用,按一定規矩加工,指對事物的揣摩。虛位:指存在於作家頭腦中虛而不實之物。
②溢:滿出。這二句指構思中想到“登山”與“觀海”的情景。
③辭前:作品未寫成之前。辭,指作品。此二句指想象比文辭豐富得多。
④半折:打了一半折扣。心始:心中開始想象的。此句是說寫出來的文章不能表達原來的想法。
⑤翻空:即不受限制之意,展開想象的翅膀在空中馳騁。
⑥徵實:求實,即把作者的想象具體的寫出。難巧:難於工巧。
⑦疏:疏漏,結合不好,指言不能準確表達意。
⑧咫(zhǐ):古代長度名,周制八寸,今制六寸。咫尺:比喻距離很近。
異分:不同。
②相如含筆而腐毫:相如,司馬相如,西漢著名的辭賦家。相傳他文思不敏捷。含筆,筆浸在墨汁中。毫,毛,指毛筆。腐毫,即毛筆都腐爛了。
③桓譚疾感於苦思:桓譚,東漢政治家、哲學家。他在《新論·祛蔽篇》中說自己年少時羨慕揚雄文章寫得好,因苦思太甚而發病。
④張衡研京以十年:張衡,東漢科學家、文學家。《後漢書·張衡傳》說,張衡學習班固的《兩都賦》作《二京賦》(《西京賦》《東京賦》),共花了十年時間。
⑤左思練都以一紀:左思,西晉著名文人。《文選》卷四《三都賦序》李善注引臧榮緒《晉書》說,左思《三都賦》的構思寫作花了十餘年時間。一紀,十二年。
⑥淮南:淮南王劉安。崇朝:終朝,指一個早晨。崇,終。
⑦子建:曹植的字。援:握。牘:簡牘,指紙。這句說,曹植拿着木片寫文章好像把背誦過的文章抄寫下來一樣。
⑧案:應作“鞍”。據案:伏在馬鞍上。制書:寫文章。
⑨禰衡當食而草奏:當食,指吃飯時。草奏,寫出文章。《後漢書·禰衡傳》中說,荊州牧劉表一次在和諸文人共同草擬奏書,這時禰衡外出而歸見奏書寫得不好,很快另寫好一篇。又黃射大宴賓客,有人獻來鸚鵡,黃射請他賦鸚鵡,他席前很快寫好《鸚鵡賦》。
覃(tán)思:深思。指文思遲緩的人寫作時因構思深想而用很長的時間。
②鑑:察看、鑑別。
③資:依靠。博練:廣泛學習訓練。博,博學;練,才幹。
④鬱:鬱積,思路鬱積不開展。貧:貧乏,沒東西可寫。
⑤溺:陷。辭溺:指陷在辭藻中。亂:雜亂。
⑥博見:廣博的吸取知識。饋:進食,引申爲補救。
⑦貫一:貫通統一,指圍繞着一箇中心或重點。拯:救。
體變:指體裁。體,體性,風格。遷貿:遷移,變化。貿,移。應該寫成短篇的,硬要拉成長篇。此句與上句都指創作中由於未遵循創作的原則所出現的問題。
②庸事:平凡的事。庸,平庸。萌:萌芽。這句是說平庸的事例有時也在新奇的內容中出現。
③杼軸:舊式織機上的兩個管經緯線的裝置。獻功:指麻經過杼軸的加工。這裏以織造加工來比喻運用想象進行文學的創作構思。
④表:外。纖:細微。
⑤曲:隱曲、曲折。指文辭以外還沒有寫到的情致。
⑥變:文體的風格變化。通:通曉、通達。數:方法,規律。
⑦輪扁不能語斤:輪扁,古代傳說中制車輪的能工巧匠。斤,斧。此句指輪扁不能說出自己熟練的技術。與上句同來指文章的妙處也是微妙而不能說清的。
心:感情。理:作品內容。應:反應。
②比興:《詩經》的賦、比、興寫作手法。
③垂帷:垂下帷帳。這句是說,運籌於帳幕中就能克敵制勝,借軍事術語來比喻只要能巧妙運用神思,創作定能成功。
賞析
從《神思》至《總術》爲創作論,而《神思》爲創作論的總綱。
《神思》中的“神思”,即想象,是一種精神活動,與現代所說的形象思維相似。本篇講如何運用神思來進行文學創作構思,即以想象爲特徵的藝術構思問題。
全篇分三部分:一、闡述藝術構思的特點和作用。爲了更好的構思,就需要作家積極地去積累知識,辨明事理,運用好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提高自己的情致修養。二、通過列舉過去的作家,闡述了藝術構思的不同類型。強調在構思中要抓住重點,這樣才能取得創作的成功。三、提出藝術加工的必要性,以及藝術構思複雜不易說清楚。
《神思》是我國古代文論中比較全面而系統的論述藝術構思的一篇重要文獻。劉勰深入、系統地探討了藝術構思活動,形成了自己文學創作論的體系,發表很多創見:初步總結了“神思”的形象性特點;認爲“神思”在文學創作中有“杼軸獻功,煥然乃珍”的作用;運用“神思”進行文學創作的特點是“規矩虛位,刻鏤無形”等。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陶鈞:原指製作陶器時用的轉輪,這裏引申爲醞釀、培育。
-
虛靜:指內心平靜,排除雜念。
-
疏瀹(yuè):疏通。
-
澡雪:洗淨。
-
搦(nuò)翰:執筆。
-
覃(tán)思:深思。
翻譯
古人說:「身體居留在江海邊上,心神卻繫念着朝廷。」這說的就是神奇的想象。創作文章時的想象,它的精神活動可以飛得很遠很遠。所以靜靜地凝神思考時,思緒可以連接千年;悄悄地改變表情時,視線好像能夠看到萬里之外;在吟詠誦讀之間,發出的是像珠玉般悅耳的聲音;在眉睫之前,展現出的是風雲般變幻的景色;這大概就是想象達到的效果吧!所以想象的奇妙,在於能使精神與外物相交接。精神蘊藏在內心,而情志意氣是支配它的關鍵;外物通過耳目來接觸,而語言辭令掌管着它的關鍵部位。關鍵部位暢通,那麼外物就沒有不被描繪出真實形態的;關鍵部位堵塞,那麼精神就會有逃走的心思。
因此醞釀文思,可貴的在於內心虛靜,疏通五臟,洗淨精神。積累學問以儲存珍寶,斟酌事理來豐富才華,研究閱歷來透徹觀察,順着情致來提煉文辭,然後讓心靈中明白的主宰,依據聲律來確定行文;就像有獨特見解的工匠,依據意象來進行創作:這大概是駕馭文章的首要方法,謀劃篇章的重要方面。
當想象剛要進行活動時,各種各樣的思路紛紛涌現,要給尚未定形的內容安排好適當的位置,把尚未定形的事物進行精細地刻畫。登上高山,情思中就充滿了山;觀看大海,意念中就洋溢着海,自己才華的多少,都將和風雲一起並駕齊驅了。當剛拿起筆來的時候,氣勢比文辭還旺盛,等到文章寫成,比起開始時的想法卻要打個對摺。爲什麼呢?因爲想象憑空翻飛時容易奇特,語言要確切地表達就很難精妙了。所以文章的構思由想象授予,語言又由構思授予,三者緊密結合就天衣無縫,疏漏了就會相差千里。有的道理就在心裏卻要到很遠的地方去尋求,有的意義近在眼前卻像被山河阻隔一樣難以表達。所以培養用心思考的方法,不必苦苦思索;把握住要點來寫作,不必過度勞神。人的寫作才能,有快有慢的分別,文章的體制,有大小不同的功用。司馬相如寫作時筆毛都腐爛了,揚雄寫作時疲倦得做噩夢,桓譚因苦苦思索而感受痛苦,王充因過度思考而氣力衰竭,張衡精心思考《二京賦》用了十年,左思精心創作《三都賦》用了十二年。他們雖然寫出了宏大的文章,但構思是遲緩的。淮南王劉安一個早晨就寫成了《離騷》,枚皋接到詔令就寫成了賦,曹植鋪開紙就像能背誦出來一樣寫作,王粲拿起筆就像早已構思好了一樣,阮瑀靠着几案就能寫成文書,禰衡在吃飯時就能寫出奏章。他們雖然寫的是短篇,但構思是敏捷的。
至於文思敏捷的人,心裏掌握着創作的方法,靈敏在思考之前,能夠當機立斷;深思的人,情思豐富又多歧路,要思考清楚以後才能做出決定。文思敏捷所以能在匆忙中寫成,思考遲疑所以要很久才能成功。寫作的難易雖然不同,但都需要廣泛地磨練。如果學識淺薄而只是慢慢寫,才能疏陋卻只是快快寫,像這樣能寫出好作品的,從來沒有聽說過。因此在寫作時構思,必然有兩種毛病:文思抑鬱的人苦於貧乏,文辭軟弱的人傷於雜亂,那麼,廣博的見識就是解救文思貧乏的糧食,貫通統一就是拯救文辭雜亂的良藥,能夠做到既廣博又能貫通統一,對寫作也是很有幫助的了。
如果情思複雜多變,文章的體制也變化多端,拙劣的文辭或許蘊含着精巧的意義,平凡的事例或許萌生出新穎的意思;這就像麻布比絲織品雖然並不貴重,但經過加工,布上有了花紋,就變得光彩奪目了。至於那些思考所難以表達的微妙意旨,文辭之外的曲折情致,語言難以表達時,筆就應該停止了。最精妙的地方纔能闡發出它的妙處,最變化多端才能通曉它的規律,伊尹不能說出鼎中調味的精妙,輪扁不能說出運用斧頭的技巧,這是很微妙的啊!
賞析
《文心雕龍·神思》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重要篇章,探討了文學創作中的思維活動和想象的作用。文章開篇通過「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的例子,引出了「神思」的概念,強調了創作思維的廣闊性和超越性。作者認爲,在創作過程中,作家應保持內心的虛靜,使精神與外物交融,通過積學、酌理、研閱、馴致等方法提高自己的創作能力。
文中還論述了文思的敏捷與遲緩,指出兩者各有優劣,關鍵在於廣泛磨練和掌握正確的創作方法。同時,文章提到了寫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文思抑鬱導致的貧乏和文辭軟弱導致的雜亂,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此外,作者還強調了在創作中要善於發現平凡事物中的新意,以及在表達微妙意旨時要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
總體來說,《文心雕龍·神思》對文學創作中的思維活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對後世的文學創作和文學理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