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施山人野居

得道應無著,謀生亦不妨。 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 水巷風塵少,松齋日月長。 高閑真是貴,何處覓侯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執着。
  • 焙(bèi):用微火烘烤。

翻譯

領悟了道應該無所執着,謀取生活也沒有妨礙。春天的泥土溫暖着培育稻秧,夜晚的火光烘烤着飄出茶香。水巷中很少有塵世的紛擾,在鬆齋裏感覺時光格外悠長。高超閒逸實在是珍貴,到哪裏去尋覓諸侯帝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施山人野居生活的愜意與自在。詩人認爲既已得道就不必執着於外在,同時謀生也是可行的。詩中具體描寫了野居生活的場景,如春泥中育秧,夜晚用火烘焙茶香,展現出一種寧靜田園的氛圍。水巷沒有塵世喧囂,在鬆齋中能享受漫長時光,體現出閒逸的生活狀態和其珍貴。最後以「何處覓侯王」表達出這種自在生活比追逐侯王的地位更有價值。全詩生動地表現了對閒適野居生活的讚美和對自由寧靜的追求。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