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夢有悟
交友淪歿盡,悠悠勞夢思。
平生所厚者,昨夜夢見之。
夢中幾許事,枕上無多時。
款曲數杯酒,從容一局棋。
初見韋尚書,金紫何輝輝。
中遇李侍郎,笑言甚怡怡。
終爲崔常侍,意色苦依依。
一夕三改變,夢心不驚疑。
此事人盡怪,此理誰得知。
我粗知此理,聞於竺乾師。
識行妄分別,智隱迷是非。
若轉識爲智,菩提其庶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淪歿(mò):死亡。
- 款曲:詳細,委婉。
- 金紫:指高官的服飾,金色印綬和紫色官服。
- 輝輝:明亮的樣子。
- 怡怡:和悅的樣子。
- 依依:依戀不捨的樣子。
- 竺乾師:指佛教的高僧。
- 識行:指意識和行爲。
- 妄分別:錯誤的區分。
- 菩提:佛教用語,指覺悟的境界。
翻譯
朋友都已逝去,我長久地沉浸在夢境的思念中。 那些我生前親近的人,昨夜在夢中又見到了他們。 夢中有多少事情,醒來後不過片刻。 夢中我們詳細地交談,共飲幾杯酒,從容地下了一局棋。 最初夢見韋尚書,他的金紫服飾多麼耀眼。 後來遇見李侍郎,他的笑容多麼和悅。 最後是崔常侍,他的表情充滿了依戀。 一夜之間夢境多變,我的心卻不感到驚訝。 這種事情人們都覺得奇怪,其中的道理又有誰能明白。 我大致知道這個道理,這是從竺乾師那裏聽來的。 認識到行爲中的妄分別,智慧被迷惑而分不清是非。 如果能將意識轉化爲智慧,那麼離菩提的覺悟也就不遠了。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已故朋友的深切懷念,以及通過夢境體驗到的生死、真假之間的哲理思考。詩中,「夢中幾許事,枕上無多時」一句,巧妙地揭示了夢境與現實的對比,夢中的經歷雖然豐富,但醒來後卻發現時間短暫,這種對比加深了詩人對生命無常的感慨。後文通過對夢境中人物的描述,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同時也隱含了對人生真諦的探求。最後,詩人提到從佛教高僧那裏學到的道理,表達了對智慧與覺悟的嚮往,體現了詩人深厚的哲學思考和對生命意義的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