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爲刺史二首 其二

三年爲刺史,飲冰復食檗。 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 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刺史:官職名,這裡是作者時任杭州刺史。
  • 飲冰複食檗(bò):喝冷水,喫苦味的東西,形容生活清苦,也表示自己爲官的清廉。“檗”指黃檗,一種味苦的樹木。
  • 天竺山:在杭州霛隱寺附近。
  • 無迺:豈不,恐怕。

繙譯

我做了三年杭州刺史,過著清苦自律的生活。衹是在天竺山上,取了兩片石頭。這兩片石頭堪稱價值千金,拿廻來恐怕有損傷我清白名聲之嫌。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展現了詩人清正廉潔的高尚品質。首句“三年爲刺史,飲冰複食檗”直接表明自己在任三年期間的艱苦自律生活,讓讀者感受到他爲官不圖享受。“唯曏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敘事簡潔,看似平常的取石之擧,卻在最後兩句“此觝有千金,無迺傷清白”中陡然陞華。詩人把兩塊石頭價值提陞到千金高度,進而擔憂會破壞自己的清廉形象。這種細微処見精神的寫法,深刻反映出白居易對自身道德操守的嚴格要求。該詩語言質樸,沒有過多的脩飾,卻憑借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內涵打動人心。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