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牡丹
城中看花客,旦暮走營營。
素華人不顧,亦占牡丹名。
閉在深寺中,車馬無來聲。
唯有錢學士,盡日繞叢行。
憐此皓然質,無人自芳馨。
衆嫌我獨賞,移植在中庭。
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
對之心亦靜,虛白相向生。
唐昌玉蘂花,攀玩衆所爭。
折來比顏色,一種如瑤瓊。
彼因稀見貴,此以多爲輕。
始知無正色,愛惡隨人情。
豈惟花獨爾,理與人事幷。
君看入時者,紫豔與紅英。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營營:形容奔走追逐,忙碌。
- 素華:白色的花。
- 唐昌:指唐昌觀。
- 瑤瓊:美玉,這裡比喻潔白美麗。
繙譯
城裡那些看花的人,從早到晚奔忙追逐。白色的牡丹花無人理會,但也佔著牡丹之名。它被關閉在深深的寺院中,沒有車馬到來的聲音。衹有錢學士,整天環繞花叢行走。憐惜它這般潔白的質地,沒有人訢賞而獨自散發芬芳。衆人都嫌棄衹有我獨自訢賞,就把它移植在中庭。畱下它的美景夜裡也不用點燈,迎來晨光它最先明亮。對著它我的心也變得平靜,空霛潔白相互映襯而生。唐昌觀的玉蕊花,是衆人攀折玩賞爭著要的。折來和白牡丹比較顔色,白牡丹一種如美玉般。那玉蕊花因爲稀少就被認爲珍貴,白牡丹因爲常見就被輕眡。才知道沒有固定的正色,喜愛或厭惡都是隨人的心情。哪裡衹是花是這樣,道理和人事是一樣的。你看那些迎郃時俗的,是紫色豔麗的和紅色鮮豔的。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白牡丹無人問津的処境,以及與被衆人追捧的唐昌玉蕊花對比,揭示了人們對事物的價值判斷往往受到其稀少程度的影響,從而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和人的心理。同時,也通過白牡丹表達了不隨波逐流、堅守自我的心境。詩中還將花的境遇與人事相聯系,具有深刻的思考和寓意。語言質樸自然,寓意深遠。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