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未知學,而子爲我悲。
今我稍有知,而子爲我疑。
此悲與此疑,何慮更何思。
我留黃金臺,子還南海湄。
初謂展燕婉,中更成乖離。
矯矯雙龍劍,會合自有時。
何以酬子心,別後時相思。
願言各努力,億載以
韶石何嶙峋,韶音幾千年。
似欲招鳳凰,從此來翩翩。
一亂江湖心,遂成魏闕縣。
夢斷知音人,魂飛水逕前。
丹穴雙鵷翔,鳴聲何其寥。
側耳更結心,可望不可招。
嘆此靈瑞德,固當應虞韶。
宣尼豈復嗟,吾道重光昭。
時振千仞端,萬羽同逍遙。
至德諒不孤,何當共扶搖。
爲君採竹實,飛飛不辭勞。
臨岐多苦調,相勖以
松柏苦蘿蔓,霜標黯然全。
蹇予寡和調,時亦混俗諠。
行至湞武涯,乃遇鍾期賢。
遂畢買鄰願,徘徊山水間。
忝竊玉堂署,摳趨謁宣聖。
精誠儼如在,稽首承面命。
吾道存六經,一字是把柄。
淵淵復浩浩,終古難究竟。
失之萬里途,得之咫尺頃。
恍惚若有覺,肅穆中自競。
我亦一丈夫,負荷豈不勝。
永矢願學心,陟降遊
自從曉事來,知子海内傑。
敢以文字知,屈在弟子列。
茅茹本同根,泰拔自連結。
皇皇惟我祖,開天秉全哲。
聖道漸休明,中天行日月。
會使鄒魯傳,大轉唐虞轍。
精衛海可填,愚公山可缺。
如何悠且久,萬物不
邂逅東山上,別來僅瞬息。
顧我雙發班,看子頭盡白。
焉知滄海外,桑田幾變易。
感嘆誰能平,聞道庶不惑。
子今造麻姑,端詳問消息。
鳴鹿得野蘋,呼朋與共食。
得訣子勿忘,再晤相與悉。
莫嗟八千里,悠悠半載行。
但此百里途,已爲五日程。
矯首望雙闕,霄漢承金莖。
魃氛號噫氣,雩祭廑皇誠。
五年別金馬,咫尺泥艅舲。
安此淺澀途,以抑躁進情。
但願桑林澤,及時濟黎氓。
嬴氏不師古,十月爲歲首。
顛倒每如茲,吾道復何有。
本末誰能陳,榛蕪亦已久。
先達良殷勤,衆星仰樞紐。
明明惟我祖,道與羲皇偶。
造士二百年,稽古庶不謬。
子今領青衿,勉矣弘薪樵。
契闊歡再會,乃在河西隅。
延我醴與飱,贈我明月珠。
珠中有錦字,一一如丹書。
子其鄒孟後,氣格與眾殊。
且家河洛間,程門近其居。
淵源良有自,愛我推所餘。
鹿鳴知野草,呼朋以爲娛。
善哉子有心,愧我柴
氏節世所艱,撫孤非己出。
雖雲州官後,寒苦不可述。
孑身持門戶,皓皓冰霜質。
漫漫如長夜,何時見天日。
望望一孤長,漸漸孫芽茁。
一紹儒家風,樹立始宏達。
舉世謂之艱,要以常理說。
天常及民彝,惟此不
神龜化爲石,奇崛造物創。
環以驚波濤,封以疊巒嶂。
空谷罕人跡,山靈俟閒放。
果愜靜者心,于焉喜相傍。
結茅旋裁竹,笑傲煙霞上。
儼若三神山,石骨何骯髒。
予亦山水癖,聞之心神暢。
所願未獲酬,每每自
玉署無劇務,隨意玩篇什。
忽傳雙鯉至,我友遙相憶。
我友在何許,迢迢楚之澤。
問我十年來,故心還不易。
對書忸怩甚,展轉深自惕。
耳常聆宮商,日夜辨白黑。
於心胡不能,情態多遷適。
近來頗見心,心如赤
前月乘輶車,經過睢陽驛。
慨然思古人,入城訪遺跡。
西去二百里,張許今廟食。
秉彜在人心,誰不好懿德。
君今涉濉流,傳經聚逢掖。
文藝何足云,忠孝爲標的。
國家根本地,士風最當植。
丈夫萬世名,勉之在
我年四十一,亦知四十非。
雙親家萬里,夢寐常依依。
尚幸我弟賢,夙夜侍庭幃。
我無補袞功,只以竊祿違。
自從七月來,三命清切司。
首展經筵書,再篡曹工題。
復令知制誥,代草明光扉。
備員立螭蚴,何異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