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錢塘袁氏,諱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績矣。解官後,作園江寧西城居之,曰“隨園”。世稱隨園先生,乃尤著云。祖諱錡,考諱濱,叔父鴻,皆以貧遊幕四方。君之少也,爲學自成。年二十一,自錢塘至廣西,省叔父於
我如行雲向九州,飄然一往不可畱。
東南烟水一千里,挂帆曲轉楓林秋。
西湖絕景四面好,北客拄杖十日遊。
夜月披襟倚湖檻,曉烟聽㯭摇湖舟。
朅往山深友麋鹿,歸從水宿同鳧鷗。
兩君丰采古賢伯,亦邀賓客探奇幽
南北吳山又越山,排雲點黛洞庭間。
乗舟秋水天空闊,拄䇿高巖徑曲環。
石谷漫泉斟乳液,琳宮殘碣剔苔斑。
歸來夜夜餘淸夢,攜得烟霞到市闤。
淮南倒屣盡賢賓,綸閣今稱老舍人。
潦倒青春長似醉,交游白首毎如新。
一椽託足終何處,四海知髯故絕倫。
惟有詩情渾不減,獨吟今夕莫傷神。
曉色高原上,連山夾路隅。
單車度淇水,秋雨綠王芻。
聞道靑巗迹,長懷隱者徒。
林巒深翳蔚,中有片雲孤。
雙溪歸後十日,借一靑、仲孚、應宿,觀披雪之瀑。水源出乎西山,東流兩石壁之隘,隘中陷爲石潭,大腹合口若罌,瀑墜罌中,奮而再起,飛沫散霧,蛇折雷奔,乃至平地。
其地南距縣治七八里,西北距雙溪亦七八里;中
京師如倚屏,其北萬山立。
往往塞外水,南穿塞垣入。
旋衰才沒踝,驟盛懷原隰。
未出軍都障,斂若衣在拾。
汗漫順義西,毎當驟雨及。
橋梁旣突壞,猝又無舟楫。
聖人歲北廵,虎旅萬羣集。
灌漲夏秋交,吏以供
積雨晴時風滿襟,夕陽空院落疏陰。
暑過秋至關誰事,付與寒蟬樹上吟。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邀左世琅一靑,張若兆應宿,同人北山,觀乎雙溪。一靑之弟仲孚,與邀而疾作,不果來。一靑又先返。余與應宿宿張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漲,畱之累日,蓋龍溪水西北來,將人兩崖之口,又受椒園
萬樹納幽光,峯頂日初到。
寺樓人始啓,四嶺鳥羣噪。
鐘磬隱虛堂,蔬水薦僧竈。
門與道人別,逕有脩篁導。
邅迴將出谷,陰森猶入奧。
返瞻昨履地,木末一峯冒。
玆生入世網,空王實先覺。
豈不被聲聞,所病無
山前雨歇日初升,盤道穿松岀霧登。
匝地湖光連海曲,垂天雲影落吳興。
遙遙上古思蟬蛻,澹澹秋空縱鳥憑。
周覽便辭高閣下,幾時重宿看神燈。
大江五月水湯湯,送爾西南守夜郞。
聞道還家生白髮,可憐解印縱淸狂。
天垂襄漢涵秋色,水下金焦接大荒。
青艸洞庭還獨去,空山樅桂渺相望。
臥碣唐朝寺,春階上艸芽。
客來淸磬歇,鳥啅夕陽斜。
筒水澆青圃,檐風隕白花。
欲偕投紱老,終日問《楞迦》。
連山聳西南,水勢東北趨。
山蟠四十里,障合中成湖。
矯矯北高峯,獨瞰西南隅。
高下測三二,乃是韜光居。
靈隱古名寺,所處實山跗。
門外地如砥,奇峯矗覆壺。
中空四穿達,立距疑神扶。
所以西域僧,謂是鷲
南山已暝色,回見明湖光。
秋盡濟南郭,渺然江水長。
中流上新月,輕舸復徜徉。
煙昏鷗鷺㝛,波沈蘆荻蒼。
孤往仍中夜,回飇城曲涼。
亭楸高拂霧,寺棘下零霜。
佛幢猶立魏,名士正思唐。
安知後游者,聲迹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