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夢憶 · 卷三 · 湖心亭看雪 []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倶絶。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

陶庵夢憶 · 序 [] 張岱

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髮入山,駴駴爲野人。故舊見之,如毒藥猛獸,愕窒不敢與接。作《自輓詩》,每欲引決,因《石匱書》未成,尚視息人世。然瓶粟屢罄,不能舉火,始知首陽二老,直頭餓死,不食周粟,還是後人

陶庵夢憶 · 卷五 · 虎邱中秋夜 [] 張岱

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屬、女樂聲伎、曲中名妓戲婆、民間少婦好女、崽子孌童及遊冶惡少、清客幫閒、傒僮走空之輩,無不鱗集。自生公臺、千人石、鵝澗、劍池、申文定祠下,至試劍石、一二山門,皆鋪氈席地坐,

陶庵夢憶 · 卷一 · 吳中絕技 [] 張岱

吳中絕技:陸子岡之治玉,鮑天成之治犀,周柱之治嵌鑲,趙良璧之治梳,朱碧山之治金銀,馬勳、荷葉李之治扇,張寄修之治琴,範昆白之治三絃子,俱可上下百年保無敵手。 但其良工苦心,亦技藝之能事。至其厚薄深淺

陶庵夢憶 · 卷二 · 燕子磯 [] 張岱

燕子磯,余三過之。水勢湁潗,舟人至此,捷捽抒取,鉤挽鐵纜,蟻附而上。篷窗中見石骨棱層,撐拒水際,不喜而怖,不識岸上有如許境界。戊寅到京後,同呂吉士出觀音門,遊燕子磯。方曉佛地仙都,當面蹉過之矣。登關王

陶庵夢憶 · 卷五 · 諸工 [] 張岱

竹與漆與銅與窯,賤工也。嘉興之臘竹,王二之漆竹,蘇州姜華雨之籋籙竹,嘉興洪漆之漆,張銅之銅,徽州吳明官之窯,皆以竹與漆與銅與窯名家起家,而其人且與縉紳先生列坐抗禮焉。則天下何物不足以貴人,特人自賤之耳

陶庵夢憶 · 卷二 · 魯藩煙火 [] 張岱

兗州魯藩煙火妙天下。煙火必張燈,魯藩之燈,燈其殿、燈其壁、燈其楹柱、燈其屏、燈其座、燈其宮扇傘蓋。諸王公子、宮娥僚屬、隊舞樂工,盡收爲燈中景物。及放煙火,燈中景物又收爲煙火中景物。天下之看燈者,看燈燈

陶庵夢憶 · 卷一 · 報恩塔 [] 張岱

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窰器,則報恩塔是也。報恩塔成於永樂初年,非成祖開國之精神,開國之物力,開國之功令,其膽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剛佛像千百億金身。一金身,琉璃磚十數塊湊成之,其衣摺

陶庵夢憶 · 卷一 · 天台牡丹 [] 張岱

天台多牡丹,大如拱把,其常也。某村中有鵝黃牡丹,一株三幹,其大如小斗,植五聖祠前。枝葉離披,錯出檐甃之上,三間滿焉。花時數十朵,鵝子、黃鸝、松花、蒸慄,萼樓穰吐,淋漓簇沓。土人於其外搭棚演戲四五臺,婆

陶庵夢憶 · 卷一 · 鍾山 [] 張岱

鍾山上有雲氣,浮浮冉冉,紅紫間之,人言王氣,龍蛻藏焉。高皇帝與劉誠意、徐中山、湯東甌定寢穴,各誌其處,藏袖中。三人合,穴遂定。門左有孫權墓,請徙。太祖曰:「孫權亦是好漢子,留他守門。」及開藏,下爲梁誌

陶庵夢憶 · 卷一 · 金乳生草花 [] 張岱

金乳生喜蒔草花。住宅前有空地,小河界之。乳牛瀕河構小軒三間,縱其趾於北,不方而長,設竹籬經其左。北臨街,築土牆,牆內砌花欄護其趾。再前,又砌石花欄,長丈餘而稍狹。欄前以螺山石壘山披數折,有畫意。草木百

陶庵夢憶 · 卷一 · 日月湖 [] 張岱

寧波府城內,近南門,有日月湖。日湖圓,略小,故日之;月湖長,方廣,故月之。二湖連絡如環,中亙一堤,小橋紐之。日湖有賀少監祠。季真朝服拖紳,絕無黃冠氣象。祠中勒唐玄宗《餞行》詩以榮之。季真乞鑑湖歸老,年

陶庵夢憶 · 卷一 · 金山夜戲 [] 張岱

崇禎二年中秋後一日,余道鎮江往兗。日晡,至北固,艤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濤吞吐,露氣吸之,噀天爲白。余大驚喜。移舟過金山寺,已二鼓矣。經龍王堂,入大殿,皆漆靜。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殘雪。余呼小傒攜戲具

陶庵夢憶 · 卷一 · 筠芝亭 [] 張岱

筠芝亭,渾樸一亭耳。然而亭之事盡,筠芝亭一山之事亦盡。吾家後此亭而亭者,不及筠芝亭;後此亭而樓者、閣者、齋者,亦不及。總之,多一樓,亭中多一樓之礙;多一牆,亭中多一牆之礙。太僕公造此亭成,亭之外更不增

陶庵夢憶 · 卷一 · 砎園 [] 張岱

砎園,水盤據之,而得水之用,又安頓之若無水者。壽花堂,界以堤,以小眉山,以天問台,以竹徑,則曲而長,則水之。內宅,隔以霞爽軒,以酣漱,以長廊,以小曲橋,以東籬,則深而邃,則水之。臨池,截以鱸香亭、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