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送楊國瑞西行兼簡仲宣生

悲哉秋氣,覺天高氣爽,淡然寥泬。行李悤悤人慾去,一夜徵鞍催發。落葉長安,雁飛汾水,怕見河梁別。中年多感,離歌休唱新闋。 暮雨也解留人,檐聲未斷,窗外還騷屑。滿眼清愁吹不散,莫倚心腸如鐵。面目滄浪,齒牙搖落,鬢髮三分白。故人相問,請君還爲渠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寥泬(liáo jué):空曠清朗的樣子。
  • 行李悤悤:形容行色匆匆。
  • 徵鞍:指馬鞍,借指遠行。
  • 汾水:河流名,位於今山西省。
  • 河梁別:指在橋樑上的離別,常用來形容離別的場景。
  • 新闋:新曲,新歌。
  • 騷屑:形容聲音細碎,這裏指雨聲。
  • 滄浪:形容面色蒼老。
  • 齒牙搖落:牙齒鬆動脫落,形容年老。

翻譯

秋天的氣息真是讓人感到悲涼,天空高遠,空氣清爽,一片空曠清朗。行色匆匆的人即將離去,一夜之間,馬鞍催促着出發。在長安,落葉紛飛,汾水之上,雁羣飛翔,我害怕看到在橋樑上的離別。中年人總是多愁善感,離別的歌曲,請不要再唱新曲。

傍晚的雨似乎也想挽留人,屋檐下的雨聲未曾斷絕,窗外還傳來細碎的雨聲。滿心的清愁吹不散,不要依賴心如鐵石。面容蒼老,牙齒鬆動脫落,鬢髮已有三分白。如果有故人問起,請你代我告訴他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日離別的深情,通過對秋天景色的描繪和離別場景的渲染,表達了中年人對離別的敏感和無奈。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落葉長安」、「雁飛汾水」,增強了離別的淒涼感。同時,詩人的自畫像「面目滄浪,齒牙搖落」,深刻反映了中年人的滄桑和衰老,透露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友情的珍視。整首詩語言凝練,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詩人段克己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段克己

克己,字復之,河東人,世居絳之稷山。幼時與弟成己並以才名,禮部尚書趙秉文識之,目之曰「二妙」,大書「雙飛」二字名其裏。金末以進士貢。北渡後,與成己避地龍門山中,餘廿年而卒,人稱爲遁庵先生。泰定間,孫吏部侍郎輔合克己、成己遺文爲《二妙集》,刻之家塾。臨川吳澄爲之序曰:河東二段先生,心廣而識超,氣盛而才雄。其詩如:「冤血流未盡,白骨如山丘。」「四海疲攻戰,何當洗甲兵。」蓋陶之達,杜之憂,兼而有之者也。 ► 1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