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山人之燕
與君把臂臨黃河,缺壺聲裏度悲歌。
玉缸酒半離筵起,千里東風射馬耳。
孰能忍飢學夷齊,看人鼻孔吹虹蜺。
莫道書生成事少,男兒蓋棺事乃了。
雄心雖壯未能伸,客舍蕭條逢暮春。
盧溝河上千株柳,滿地楊花愁殺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缺壺:古代行軍時,用壺盛水,壺破則水漏,比喻行軍艱難。
- 玉缸:指酒器。
- 射馬耳:比喻言辭未被聽進去,如同箭矢射中馬耳而不入。
- 夷齊:指古代的賢人伯夷和叔齊,他們因不願吃周粟而餓死在首陽山。
- 虹蜺:即彩虹,古人認爲虹蜺是災禍的預兆。
- 書生:指讀書人。
- 蓋棺:指人死後棺材被蓋上,比喻事情的最終結果。
- 盧溝河:即今北京西南的永定河。
翻譯
與你攜手面對黃河,在破壺聲中唱着悲歌。 酒杯半空,離別的宴席已散,千里東風吹過,我的話卻像箭矢射中馬耳,未被聽進去。 誰能忍受飢餓,效仿伯夷叔齊,看着別人的鼻孔吹出彩虹般的氣息。 不要說讀書人成事少,男子漢只有死後才能蓋棺定論。 雄心壯志雖在,卻未能施展,客棧裏蕭條冷清,又逢暮春時節。 盧溝河畔千株柳樹,滿地飄揚的楊花,讓人心生愁緒。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深情與無奈。詩中,「缺壺聲裏度悲歌」形象地表達了旅途的艱辛與離別的哀愁。後文通過「射馬耳」、「學夷齊」等典故,抒發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的執着追求。結尾處的「盧溝河上千株柳,滿地楊花愁殺人」則以景結情,借楊花飄零之景,抒發了詩人對友人離去的無盡愁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理想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