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溝行

· 郝經
西風易水長城道,老濘查牙馬頻倒。 岸淺橋橫路欲平,重向荒寒問遺老。 易水南邊是白溝,北人爲界海東頭。 石郎作帝從珂敗,便割燕雲十六州。 世宗恰得關南死,點檢陳橋作天子。 漢兒不復見中原,當日禍基元在此。 溝上殘城有遺堞,歲歲遼人來把截。 酒酣踏背上馬行,彎弧更射溝南月。 孫男北渡不敢看,道君一向何曾還。 誰知二百年冤孽,移在江淮蜀漢間。 歲久河乾骨仍滿,流禍無窮都不管。 晉家日月豈能長,當時歷數從頭短。 日暮途窮更著鞭,百年遺恨入荒煙。 九原重怨桑維翰,五季那知魯仲連。 只向河東作留守,奉詔移官亦何疚。 稱臣呼父古所無,萬古諸華有遺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老濘(nìng):指泥濘的老路。
  • 查牙:形容馬蹄在泥濘中行走的樣子。
  • 石郎:指石敬瑭,五代十國時期後晉的開國皇帝。
  • 作帝:即稱帝。
  • 從珂:指李從珂,後唐末代皇帝。
  • 燕雲十六州:指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十六個州。
  • 世宗:指後周世宗柴榮。
  • 關南:地名,指今河北省南部。
  • 點檢:指趙匡胤,後周將領,後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
  • 陳橋:地名,位於今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
  • 漢兒:指漢族人。
  • 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古代中國的中心地帶。
  • 遺堞(dié):指殘留的城牆。
  • 遼人:指遼國的士兵。
  • 把截:守衛,把守。
  • 道君:指宋徽宗趙佶。
  • 二百年冤孽:指宋朝的滅亡和隨之而來的民族災難。
  • 河乾:指河牀乾涸。
  • 晉家:指後晉。
  • 日月:比喻國家的命運。
  • 九原:指九泉之下,即陰間。
  • 桑維翰:後晉大臣,曾勸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
  • 五季:指五代十國時期。
  • 魯仲連:戰國時期齊國名士,以智謀著稱。
  • 河東:地名,指今山西省一帶。
  • 留守:官職名,指留守地方的官員。
  • 奉詔:遵奉皇帝的詔令。
  • 移官:調動官職。
  • 稱臣呼父:指石敬瑭向契丹稱臣,自稱兒皇帝。
  • 諸華:指中國。

翻譯

西風中的易水與長城之間的道路,泥濘的老路和馬蹄在泥濘中艱難行走。岸邊淺灘,橋樑橫跨,道路幾乎與地面平齊,我再次向荒涼寒冷之地尋訪遺老。易水南邊就是白溝,北人以此爲界,海在東頭。石敬瑭稱帝后,李從珂失敗,便割讓了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後周世宗柴榮在關南去世,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成爲天子。漢族人再也看不到中原,當時的禍根就在這裏。溝上的殘城還有遺留的城牆,每年遼國的士兵都會來守衛。酒酣之後,人們踏着背上馬行走,彎弓射箭,射向溝南的月亮。孫輩北渡時不敢看,宋徽宗趙佶一直未曾返回。誰知道二百年的冤孽,已經轉移到江淮蜀漢之間。歲月久遠,河牀乾涸,骨滿河牀,流禍無窮,無人過問。後晉的命運怎能長久,當時的歷數從一開始就短。日暮途窮,再揮鞭,百年遺恨融入荒煙。九泉之下,桑維翰重怨,五代時期,誰還記得魯仲連。只在河東做留守,奉詔調動官職,又有何愧疚。稱臣呼父,自古所無,萬古之後,中國仍有遺臭。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白溝的荒涼景象,回顧了歷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趙匡胤建立宋朝等,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和對歷史的深刻反思。詩中運用了大量的歷史典故和地名,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歷史知識和文學功底。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回顧,詩人揭示了國家興衰的根源,並對當時的政治局勢提出了批評。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歷史的滄桑感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郝經

郝經

元澤州陵川人,字伯常。郝天挺孫。金亡,徙順天,館於守帥張柔、賈輔家,博覽羣書。應世祖忽必烈召入王府,條上經國安民之道數十事。及世祖即位,爲翰林侍讀學士。中統元年,使宋議和,被賈似道扣留,居真州十六年方歸。旋卒,諡文忠。爲學務有用。及被留,撰《續後漢書》、《易春秋外傳》、《太極演》等書,另有《陵川文集》。 ► 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