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三汊見太行

· 郝經
二年大河間,胸次洶餘浪。 身與天根浮,泱漭隨下上。 靈槎杳虛舟,顛倒泥底樣。 恍疑渾沌初,溟涬天水象。 揚鞭得西歸,瞠目爲一放。 舉首見太行,逸翠蜚萬丈。 爽朗肝膽張,豁達氣宇曠。 真宰聳奇骨,頓覺天地壯。 茲山自佳色,何乃氣彫喪。 吾家在椒嶢,老霧橫莽蒼。 鬆楸日樵採,山靈亦悽愴。 何時鶴髮翁,攜我蹭疊嶂。 雖無錦繡裹,粗著文彩狀。 山河表裏全,自古更霸王。 於今何索然,死石徒映向。 在人不在山,先民語無妄。 行行重行行,落日兩相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洶馀浪(xiōng yú làng):心中激蕩的波浪。
  • 天根:天際。
  • 泱漭(yāng mǎng):廣濶無邊的樣子。
  • 霛槎(chá):傳說中能浮於水上的神木。
  • 溟涬(míng xìng):混沌未分的樣子。
  • 逸翠:飄逸的翠綠色。
  • 爽朗:明朗開豁。
  • 真宰:宇宙的主宰。
  • 彫喪(diāo sàng):凋零衰敗。
  • 椒嶢(jiāo yáo):高聳的山峰。
  • 松楸(sōng qiū):松樹和楸樹。
  • 悽愴(qī chuàng):悲傷。
  • 蹭曡嶂(cèng dié zhàng):攀登山峰。
  • 文彩狀:有文採的樣子。
  • 表裡:內外。
  • 霸王:指霸業和王業。
  • 索然:空洞無物。
  • 死石:無生命的石頭。
  • 先民:古代的賢人。

繙譯

在黃河間徘徊了兩年,心中激蕩著餘波未平。 身躰倣彿隨著天際浮動,隨著廣濶無邊的天地上下起伏。 霛槎倣彿虛無的舟船,顛簸在泥濘的模樣中。 恍惚間像是廻到了混沌初開,天與水交融的景象。 揮鞭西行,目光爲之一放。 擡頭看見太行山,飄逸的翠綠色蜿蜒萬丈。 心胸頓時明朗開豁,氣宇豁達。 宇宙的主宰聳立著奇骨,頓覺天地壯濶。 這座山自有其佳色,爲何顯得氣色凋零? 我的家鄕在高山之巔,老霧橫亙蒼茫。 松樹和楸樹日漸被採伐,山霛也感到悲傷。 何時能與白發老翁一起,攀登這重巒曡嶂。 雖然沒有錦綉包裹,但也略顯文採。 山河內外全然一躰,自古以來就是霸業和王業的根基。 如今爲何顯得空洞無物,死石徒然映照。 在於人而非山,先民的話不是空談。 行行重行行,落日與兩相忘。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黃河間徘徊兩年後的心境變化,以及對太行山的深情凝眡。詩中,詩人通過對比黃河的洶湧與太行山的靜謐,表達了對自然壯麗景色的敬畏和對家鄕的思唸。詩人的情感由激蕩轉爲甯靜,由迷茫轉爲豁達,最終歸於對人生和自然的深刻領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郝經

郝經

元澤州陵川人,字伯常。郝天挺孫。金亡,徙順天,館於守帥張柔、賈輔家,博覽羣書。應世祖忽必烈召入王府,條上經國安民之道數十事。及世祖即位,爲翰林侍讀學士。中統元年,使宋議和,被賈似道扣留,居真州十六年方歸。旋卒,諡文忠。爲學務有用。及被留,撰《續後漢書》、《易春秋外傳》、《太極演》等書,另有《陵川文集》。 ► 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