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夕:即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日。
- 次韻:依照所和詩中的韻及其用韻的先後次序寫詩。
- 陳尹子善: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
- 淩云翰:元代詩人。
- 瓊瑤:美玉,這裏比喻月光下的街道如玉般潔白。
- 鰲背:傳說中海中巨龜的背,這裏比喻天空。
- 星辰:星星的總稱。
- 粉香:指梅花散發出的香氣。
- 黃色:指柳樹初春時新發的嫩黃色葉子。
- 太平有象:形容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
- 黎民:百姓。
- 笙歌:指音樂和歌唱。
- 洞簫:一種樂器,這裏指音樂。
翻譯
月色比昨晚更加明亮,街上的遊人彷彿在玉石般潔白的地面上行走。馬蹄揚起的塵土中,僕人隨風飛馳,天空中的星辰似乎在鰲背上搖曳。梅花在風中散發出淡淡的香氣,柳樹增添了初春的嫩黃色,雪剛剛開始融化。在這太平盛世,百姓安居樂業,一曲笙歌伴隨着洞簫的旋律,表達了人們的歡樂心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宵節夜晚的繁華景象,通過對比月色的明亮、街道的潔白、星辰的搖曳以及梅花的香氣和柳樹的新綠,生動地展現了春天的氣息和節日的喜慶。詩中「太平有象黎民樂」一句,直接表達了詩人對太平盛世的讚美和對百姓幸福生活的祝願。結尾的「一曲笙歌倚洞簫」則以音樂爲媒介,進一步渲染了節日的歡樂氛圍,使讀者彷彿置身於那個熱鬧非凡的夜晚,感受到詩人的喜悅和滿足。
淩云翰的其他作品
- 《 送趙永貞改丞德化縣以萬水千山路孤舟幾日程為韻 其二 》 —— [ 元 ] 淩云翰
- 《 何彥恭觀奕圖 》 —— [ 元 ] 淩云翰
- 《 次韻範石湖田園雜興詩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 》 —— [ 元 ] 淩云翰
- 《 送於潛趙縣承彥禮歸河南 》 —— [ 元 ] 淩云翰
- 《 雲鬆觀瀑圖 》 —— [ 元 ] 淩云翰
- 《 次韻範石湖田園雜興詩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 》 —— [ 元 ] 淩云翰
- 《 東坡像 》 —— [ 元 ] 淩云翰
- 《 樑大用所作青松紅梅二畫 》 —— [ 元 ] 淩云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