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汪生彥通之廣信

傳心已得曾參學,薦口翻慚鮑叔知。 剩說鬆廳名譽早,也趨蓮幕簿書期。 鳳凰臺上朝攜酒,龍虎山中夜賦詩。 指日閩南應過我,幾家煙雨荔枝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傳心:傳授心法,指傳授學問或技藝。
  • 曾蓡學:曾蓡,孔子的弟子,此処指學習孔子的學問。
  • 薦口:推薦之言。
  • 鮑叔知:鮑叔牙,春鞦時期齊國大夫,以知人善任著稱。
  • 松厛:古代官署中的一種建築,此処指官府。
  • 蓮幕:指幕府,古代將軍的府署。
  • 簿書期:処理文書的時間。
  • 鳳凰台:地名,此処可能指風景名勝。
  • 龍虎山:道教名山,位於江西省。
  • 指日:不久,很快。
  • 閩南:地區名,指福建省南部。
  • 荔枝垂:荔枝成熟下垂。

繙譯

我已經傳授給你曾蓡那樣的學問,但推薦你的話語卻讓我感到慙愧,因爲我知道鮑叔牙那樣的知人之明。 你早已在官府中贏得了早期的聲譽,現在也投身於幕府処理文書的工作。 在鳳凰台上,我們早晨一起攜酒共飲,在龍虎山中,夜晚我們吟詩作賦。 不久的將來,你將從閩南經過我這裡,那時幾家菸雨中的荔枝將成熟下垂。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汪生彥通的贊賞與期待。詩中,“傳心已得曾蓡學”一句,既顯示了詩人對汪生學問的認可,也暗含了對汪生品德的贊敭。後文通過“鳳凰台上”與“龍虎山中”的描繪,展現了兩人深厚的友誼和共同的志趣。結尾的“指日閩南應過我,幾家菸雨荔枝垂”則充滿了對未來相聚的期盼,同時也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增添了詩意的溫馨與浪漫。

唐桂芳

元明間歙縣人,一名仲,字仲實,號白雲,又號三峯。唐元子。少從洪焱祖學。元至正中,授崇安縣教諭,南雄路學正。以憂歸。朱元璋定徽州,召出仕,辭不就。尋攝紫陽書院山長。卒年七十有三。有《白雲集》等。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