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張弟器之
愛酒陶彭澤,映世清節耀。
乞食賦新詩,不復事邊徼。
士生多坎坷,異代或同調。
東山不可作,敢望磻溪釣。
壺觴聊自傾,登高一舒嘯。
但恐污世塵,永爲達人笑。
山堂久岑寂,宴坐度昏曉。
倚壁一蒲團,幽人活計了。
日高鼎茶鳴,風細爐煙嫋。
曳杖步庭除,看雲頭屢矯。
安得謫仙人,神遊八極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陶彭澤:指東晉詩人陶淵明,因其曾任彭澤令。
- 乞食:指陶淵明的《乞食》詩,表達了他貧睏的生活狀態。
- 邊徼(biān jiǎo):邊疆,邊遠地區。
- 東山:指東晉謝安隱居的地方,代指隱居。
- 磻谿釣(pán xī diào):指薑子牙在磻谿釣魚,後被周文王發現竝重用,這裡比喻等待賢君的出現。
- 壺觴(hú shāng):酒器,代指飲酒。
- 達人:通達事理的人。
- 宴坐:閑坐。
- 鼎茶:煮茶的鼎。
- 庭除(tíng chú):庭院和台堦。
- 謫仙人:指被貶謫的仙人,這裡可能指李白,因其有“謫仙”之稱。
- 八極表:極遠的地方。
繙譯
敬愛飲酒的陶淵明,他的清高氣節在世間閃耀。 他乞討食物時寫下新詩,不再關心邊疆的事務。 士人生涯多坎坷,不同世代或許有相同的遭遇。 東山隱居已不可能,更不敢奢望像薑子牙那樣在磻谿釣魚等待賢君。 衹能獨自飲酒,登高時放聲長歗。 衹怕被世俗塵埃汙染,永遠被通達事理的人嘲笑。 山中的堂屋久已寂寞,閑坐度過黃昏與清晨。 靠牆放著一個蒲團,這是隱士的生活。 日頭高照時鼎中茶水沸騰,風輕時爐菸裊裊。 拖著柺杖在庭院台堦間漫步,擡頭看雲彩變幻多姿。 多麽希望能遇到像被貶謫的仙人,神遊到極遠的地方。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陶淵明的贊美,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的厭倦。詩中“愛酒陶彭澤”一句,即是對陶淵明高潔品格的頌敭,也是對詩人自己生活態度的寫照。後文通過對比陶淵明的隱居生活與自己的現實処境,抒發了對隱逸生活的渴望和對現實的不滿。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對現實世界的超脫。
段克己
克己,字復之,河東人,世居絳之稷山。幼時與弟成己並以才名,禮部尚書趙秉文識之,目之曰「二妙」,大書「雙飛」二字名其裏。金末以進士貢。北渡後,與成己避地龍門山中,餘廿年而卒,人稱爲遁庵先生。泰定間,孫吏部侍郎輔合克己、成己遺文爲《二妙集》,刻之家塾。臨川吳澄爲之序曰:河東二段先生,心廣而識超,氣盛而才雄。其詩如:「冤血流未盡,白骨如山丘。」「四海疲攻戰,何當洗甲兵。」蓋陶之達,杜之憂,兼而有之者也。
► 188篇诗文
段克己的其他作品
- 《 蝶戀花 壽山人湛然李生 》 —— [ 元 ] 段克己
- 《 鷓鴣天 其三 青陽峽對酒 》 —— [ 元 ] 段克己
- 《 明日李生湛然見和仍韻答之 》 —— [ 元 ] 段克己
- 《 訴衷情 · 初夏偶成 》 —— [ 元 ] 段克己
- 《 漁家傲 正月十四日夜有感而作 》 —— [ 元 ] 段克己
- 《 仲冬之初家弟誠之自芹溪得紅梅數枝作三詩以見意夜歸枕上次韻簡山中二三子 》 —— [ 元 ] 段克己
- 《 月上海棠 其一 和答楊生彥衡 》 —— [ 元 ] 段克己
- 《 方平道中 》 —— [ 元 ] 段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