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上人駐錫姑射之麓他日邀餘所居之淨樂齋勉爲賦此
我愛興上人,閒處先著腳。
雖有買山錢,難尋一丘壑。
向來棲息地,龍象久寂寞。
重尋林下徑,竹石苦紛薄。
溪水恣交流,巖花自開落。
卻埽丈室中,一瓶還一鉢。
淨樂題其顏,塵緣聊解縛。
寥寥千載下,此理誰發藥。
我今爲拈出,未免一重錯。
有淨必有垢,無苦亦無樂。
渾沌元不死,七竅剛自鑿。
鄭重庵中人,萬法本無著。
獨有太古心,油然滿寥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駐錫:指僧人暫時居住。
- 姑射:山名,在今山西省。
- 淨樂齋:興上人的居所名稱。
- 買山錢:指購買山林的資金。
- 一丘壑:指一片幽靜的山林。
- 龍象:佛教中指大象,象徵力量和莊嚴。
- 卻埽:指打掃。
- 丈室:指僧人的居室。
- 一瓶還一鉢:指僧人簡樸的生活。
- 渾沌:指宇宙未形成前的混沌狀態。
- 七竅:指人的五官和兩耳。
- 寥廓:指廣闊無垠的空間。
翻譯
我愛興上人,他總是先在寧靜的地方落腳。雖然有足夠的錢購買山林,卻難以找到一片幽靜之地。他曾居住的地方,龍象般的莊嚴已久未見。重新尋找林間小徑,竹石間苦於紛擾。溪水自由流淌,山岩上的花兒自在開放與凋落。打掃完丈室,一瓶一鉢便是生活。他在淨樂齋題字,塵世的緣由稍解束縛。千年之後,這些道理誰能明瞭?我今天將其指出,未免又是一重錯誤。有潔淨必有污垢,沒有苦難也沒有快樂。宇宙之初的混沌未曾死亡,七竅剛被鑿開。鄭重地向庵中的人說明,萬法本無着落。唯有太古之心,油然而生,瀰漫於廣闊無垠的空間。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興上人清靜生活的讚賞與嚮往,同時也探討了生活的本質和宇宙的哲理。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了興上人簡樸、超脫的生活態度。詩人通過對「淨」與「垢」、「苦」與「樂」的對比,表達了對生活複雜性的認識,以及對宇宙混沌與秩序的深刻思考。最後,詩人強調了內心的寧靜與廣闊,認爲真正的解脫在於內心的平和與自由。
段克己
克己,字復之,河東人,世居絳之稷山。幼時與弟成己並以才名,禮部尚書趙秉文識之,目之曰「二妙」,大書「雙飛」二字名其裏。金末以進士貢。北渡後,與成己避地龍門山中,餘廿年而卒,人稱爲遁庵先生。泰定間,孫吏部侍郎輔合克己、成己遺文爲《二妙集》,刻之家塾。臨川吳澄爲之序曰:河東二段先生,心廣而識超,氣盛而才雄。其詩如:「冤血流未盡,白骨如山丘。」「四海疲攻戰,何當洗甲兵。」蓋陶之達,杜之憂,兼而有之者也。
► 188篇诗文
段克己的其他作品
- 《 送李山人之燕 》 —— [ 元 ] 段克己
- 《 正月十六日夜雪 》 —— [ 元 ] 段克己
- 《 封仲堅輓詞 》 —— [ 元 ] 段克己
- 《 丁未新正與詩社諸公園亭宴集彥衡有詩衆皆屬和一時樽酒賓席之勝殆可樂也餘雖老顧不可虛盛意勉爲賦此 》 —— [ 元 ] 段克己
- 《 鷓鴣天 其一 九日寄彥衡濟之兼簡仲堅景純二弟 》 —— [ 元 ] 段克己
- 《 卜算子 · 正月上旬夜夢寐閒聞雪作詰旦起視但云煙出沒曉山濃淡如畫西望長河僅一發耳作長短句以寫一時勝概 》 —— [ 元 ] 段克己
- 《 卜算子 · 正月上旬夜,夢寐閒聞雪作。詰旦起視,但雲煙出沒,曉山濃淡如畫,西望長河僅一髮耳,作長短句 》 —— [ 元 ] 段克己
- 《 明日李生湛然見和仍韻答之 其一 》 —— [ 元 ] 段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