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窀穸 (zhūn xī):墓穴。
- 行年:指經歷的年歲。
- 甫過先:剛剛超過。
- 歸心:回家的願望。
- 莫遂:未能實現。
- 遺恨:留下的遺憾。
- 空填:徒然填補。
- 伯道:指學問或道德。
- 中郎:古代官職名,這裏可能指作者的職位或身份。
- 業不傳:事業未能傳承。
- 素書:指未完成的著作。
- 功未卒:工作未完成。
- 理殘編:整理未完成的著作。
翻譯
墓穴尚未到天明,經歷的年歲剛剛超過先前。 回家的願望終究未能實現,留下的遺憾竟是徒然填補。 雖然學問名聲顯著,但我的職位身份未能傳承。 未完成的著作尚未完成,誰來整理這些殘缺的篇章。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逝去友人的哀悼和對未竟事業的遺憾。詩中「窀穸無時旦」描繪了墓穴的孤寂,暗示生命的終結。通過「歸心終莫遂」和「遺恨竟空填」,詩人抒發了對友人未了心願的同情與自身未竟事業的無奈。最後兩句「素書功未卒,誰爲理殘編」則深刻反映了詩人對文化傳承的憂慮和對後繼無人的悲哀。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詩人對生命、事業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段克己
克己,字復之,河東人,世居絳之稷山。幼時與弟成己並以才名,禮部尚書趙秉文識之,目之曰「二妙」,大書「雙飛」二字名其裏。金末以進士貢。北渡後,與成己避地龍門山中,餘廿年而卒,人稱爲遁庵先生。泰定間,孫吏部侍郎輔合克己、成己遺文爲《二妙集》,刻之家塾。臨川吳澄爲之序曰:河東二段先生,心廣而識超,氣盛而才雄。其詩如:「冤血流未盡,白骨如山丘。」「四海疲攻戰,何當洗甲兵。」蓋陶之達,杜之憂,兼而有之者也。
► 188篇诗文
段克己的其他作品
- 《 封仲堅輓詞 》 —— [ 元 ] 段克己
- 《 微雨後偶成 》 —— [ 元 ] 段克己
- 《 九日山園小宴取五柳公採菊東籬下爲韻賦詩侑觴 》 —— [ 元 ] 段克己
- 《 丁未三月二十八日縣大夫薛君寶臣過餘芹溪精舍酒閒雨作時方苦旱喜而賦之 》 —— [ 元 ] 段克己
- 《 蝶戀花 · 聞鶯有感 》 —— [ 元 ] 段克己
- 《 雄飛亭主人張君器之有龍庭之行賦詩為餞 》 —— [ 元 ] 段克己
- 《 史伯友好禮齋 》 —— [ 元 ] 段克己
- 《 九日山園小宴取五柳公採菊東籬下爲韻賦詩侑觴 》 —— [ 元 ] 段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