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人求賻

· 吳澄
德甫死數月,家貧不能葬。 其子泣告予,聽之爲惆悵。 予謂其子曰,今日汝宜往。 汝父在世時,滿眼知識廣。 高閎慣奔走,所事盡豪爽。 資財既饒裕,意氣亦倜儻。 故人之子至,寧不動念想。 生死見情誼,真實非勉強。 應有郭元振,錢送幾萬鏹。 應有柳仲塗,金饋幾千兩。 堯夫清廉吏,麥且五百饟。 子瞻酸寒儒,絹且四十丈。 彼但抽氈毛,此已歸泉壤。 汝其試扣門,佇看賻盈帑。 予助嗟薄少,忝作汝父黨。 蘇詩贈季明,鄙語謾相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fù):幫助辦理喪事而贈送的財物。
  • 惆悵 (chóu chàng):形容心情失落、憂傷。
  • 高閎 (gāo hóng):高大的門,指有權勢的家庭。
  • 倜儻 (tì tǎng):形容人風流瀟灑,不拘小節。
  • 郭元振:唐代名將,此処指代慷慨解囊的人。
  • 柳仲塗:唐代文學家,此処指代慷慨解囊的人。
  • 堯夫:指宋代清廉的官員範仲淹。
  • 子瞻:指宋代文學家囌軾。
  • (xiǎng):同“餉”,指糧食。
  • 泉壤:指地下,即死亡。
  • (tǎng):國庫,此処指財物。
  • (jiē):歎息。
  • 鄙語:粗俗的話語。

繙譯

德甫去世已經幾個月了,他的家庭貧睏,無法安葬他。他的兒子哭泣著來告訴我,我聽了感到非常憂傷。我告訴他的兒子說,今天你應該去拜訪你父親生前認識的那些人。你父親在世時,認識的人很多,經常出入那些有權勢的家庭,與他們交往的都是些豪爽的人。他們的財富既豐富,態度也瀟灑。現在你作爲你父親的兒子去拜訪他們,他們難道不會感動嗎?在生死麪前,才能看出真正的情誼,這不是勉強可以做到的。應該會有像郭元振那樣慷慨的人,送來幾萬貫錢;應該會有像柳仲塗那樣的人,送來幾千兩金子。像範仲淹那樣的清廉官員,會送來五百石麥子;像囌軾那樣的寒酸文人,也會送來四十丈絹。他們衹是從自己的氈毛中抽出一些,而你父親已經歸於地下。你去敲敲那些人的門,等待著他們的財物幫助。我雖然幫助得少,但作爲你父親的朋友,我也盡力了。我用囌軾的詩來贈給季明,這些粗俗的話也衹是模倣而已。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一個家庭因貧睏而無法安葬已故親人的睏境,展現了作者對友人家庭的同情與支持。詩中,作者鼓勵友人的兒子去尋求幫助,竝列擧了一些歷史上的慷慨人物,以此激勵現實中的慷慨行爲。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生死情誼的深刻理解,認爲真正的友情和慷慨在睏難時刻才能顯現。最後,作者表達了自己雖力薄但仍盡力幫助的情感,躰現了深厚的友情和責任感。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詩人吳澄的人文關懷和道德情懷。

吳澄

吳澄

元撫州崇仁人,字幼清,晚字伯清。幼穎悟,既長,博通經傳。宋鹹淳間舉進士不第,還居草屋,學者稱草廬先生。元世祖遣程鉅夫求賢江南,起至京師,尋以母老辭歸。成宗大德末除江西儒學副提舉,以疾去。武宗即位,召爲國子監丞,升司業,遷翰林學士。泰定帝時爲經筵講官,修《英宗實錄》,命總其事。實錄成,復棄官歸。四方士負笈來學者,常不下千數百人。少暇,即著書。有《易纂言》、《儀禮逸經傳》、《禮記纂言》、《春秋纂言》、《吳文正集》等。 ► 1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