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蘇伯修侍御樊川遊春

· 宋褧
我別長安四見秋,當時風景如夢遊。 含元殿下麥初老,興慶池頭波欲流。 三春柳蔭北軒井,千技柏暗南坊丘。 而今祇是成追憶,疇昔無因得久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依照別人詩作的原韻去作詩。
  • 侍御:古代官名,這裏指蘇伯修的官職。
  • 樊川:地名,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
  • 含元殿:唐代長安城大明宮的正殿。
  • 興慶池:位於唐長安城興慶宮內,今西安市興慶公園內。
  • 三春:指春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曆三月。
  • 北軒:北面的走廊或小屋。
  • 南坊:南面的街區或坊市。
  • 疇昔:往昔,從前。

翻譯

我離開長安已經四個秋天,當時的風景如同夢境般遊走。 含元殿下的麥子已經成熟,興慶池邊的波浪似乎要流動。 北軒的井旁是三春的柳蔭,南坊的丘陵上,千枝柏樹顯得幽暗。 如今這一切只能成爲回憶,往昔沒有機會長久停留。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長安秋景的回憶,表達了詩人對往昔時光的懷念和對無法長久停留的遺憾。詩中「含元殿下麥初老,興慶池頭波欲流」描繪了長安秋日的景色,而「三春柳蔭北軒井,千技柏暗南坊丘」則進一步以春天的柳樹和柏樹來象徵時間的流逝和記憶的深遠。最後兩句「而今祇是成追憶,疇昔無因得久留」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無限留戀和無法重溫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往昔的深情追憶。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顯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進士,除祕書監校書郎。順帝至元初,歷監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遷國子司業,與修宋遼金三史,以翰林直學士兼經筵講官卒,諡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