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泉貨:貨幣。
- 資桑幣:指貨幣的功能,如同桑葉滋養蠶,貨幣滋養經濟。
- 經綸:治理國家的大政方針。
- 稱物宜:適合事物的需要。
- 低昂:高低起伏,這裏指貨幣的價值波動。
- 三尺法:指法律,古代法律書簡長三尺。
- 斂散:收斂和發放,指貨幣的發行和回收。
- 百年規:長期的規定或制度。
- 黃金注:指對黃金的重視或投資。
- 白鹿皮:古代貨幣的一種,這裏可能指古代的貨幣制度。
- 紛更:頻繁變更。
- 愆祖憲:違背祖先的法制。
- 廢閣:廢棄的閣樓,比喻廢棄的制度或政策。
- 天威:天子的威嚴或權威。
翻譯
貨幣如同滋養桑葉的蠶,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撐。治理國家的策略應當適應事物的需要。貨幣的價值波動受到三尺法律的約束,貨幣的發行和回收遵循着長期的規定。對黃金的重視顯得十分笨拙,而古代的白鹿皮貨幣制度也已淒涼。頻繁變更政策違背了祖先的法制,廢棄的制度失去了天子的權威。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貨幣、法律和政策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對當時經濟和政治狀況的深刻見解。詩中,「泉貨資桑幣」和「經綸稱物宜」表達了貨幣在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和政策應適應實際需要的觀點。而「低昂三尺法」和「斂散百年規」則強調了法律和長期規定對貨幣管理的必要性。後半部分通過對「黃金注」和「白鹿皮」的對比,以及對「紛更愆祖憲」和「廢閣失天威」的批評,揭示了作者對當時政策頻繁變更和傳統制度廢棄的不滿,體現了對國家治理的深切關注和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