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叢菊見遺而花半分黃白者

有來遺我異色菊,一叢深淺分白黃。變窯燒成古罍洗,怪石錯出真琳琅。 我疑造物有間氣,紛紛醜好都難量。不然司花出新巧,分枝接葉爲作半面妝。 書生生活澹無味,笑指枯硯收禾桑。偶逢好事慰寂寞,日與相對揮清觴。 自憐今世少有趙昌徐熙水墨筆,誰寫諸相爭毫芒。 惟有詩人具真畫,翛然心地超羲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wèi):贈送。
  • 罍洗 (léi xǐ):古代的盛水器皿。
  • 琳瑯 (lín láng):美玉,比喻珍貴的東西。
  • 間氣 (jiàn qì):指不同尋常的氣質或才能。
  • 司花 (sī huā):掌琯花卉的神。
  • 半麪妝 (bàn miàn zhuāng):指妝容不完整,這裡比喻花朵顔色不均勻。
  • (dàn):淡泊,平靜。
  • 清觴 (qīng shāng):清酒。
  • 趙昌 (Zhào Chāng):宋代著名畫家,擅長畫花鳥。
  • 徐熙 (Xú Xī):五代南唐畫家,以畫花鳥著稱。
  • 翛然 (xiāo rán):形容心情超脫,不受拘束。
  • 羲皇 (Xī Huáng):即伏羲,古代傳說中的帝王,這裡指遠古時代。

繙譯

有人贈送給我一叢顔色奇異的菊花,這叢菊花深淺不一,黃白相間。它們像是變窰燒制出的古舊罍洗,怪石般錯落有致,美玉般珍貴。

我猜想造物主一定有著非凡的氣質,各種美醜都難以衡量。不然就是掌琯花卉的神霛施展了新巧,將枝葉分接,爲花朵作了一半的妝容。

書生的生活平淡無味,笑著指著乾枯的硯台,期待著收獲禾桑。偶然遇到好事者來慰藉我的寂寞,我們每天相對而坐,揮灑著清酒。

我自憐今世缺少趙昌、徐熙那樣的水墨畫筆,誰能描繪出這些景象,爭得一絲光芒。

唯有真正的詩人能畫出真實的景象,心境超脫,如同遠古的羲皇。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收到一叢顔色奇異的菊花後的感慨。詩人通過對菊花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然造物之美的贊歎,以及對平淡生活的自嘲。詩中“變窰燒成古罍洗,怪石錯出真琳瑯”一句,巧妙地將菊花的顔色與古器、美玉相比,展現了其獨特之美。後文通過對書生生活的描寫,反映了詩人對藝術與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對真正藝術境界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藝術真諦的高尚情懷。

方一夔

宋元之際嚴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時佐,自號知非子。方逢辰孫。以薦領教郡庠,未幾退,隱富山,授徒講學,學者稱爲富山先生。有《富山遺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