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龍十詠龍耳峯
嵓壑有奇勝,縹緲餘風煙。
石室誰所留,尚倚蒼崖巔。
慨想龕中人,於今幾何年。
遺蹟雖未泯,山深月空懸。
伊予陋庸姿,復苦塵務牽。
此道難坐進,低頭愧前賢。
尚幸忝私淑,靜修有薪傳。
終當謝浮世,於茲訂遺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嵓壑(yán hè):山崖和山谷。
- 縹緲(piāo miǎo):形容景象模糊不清,難以捉摸。
- 石室:山中的洞穴或石窟。
- 龕中人:指古代隱居山中的高人或仙人。
- 泯(mǐn):消失,消亡。
- 伊予:我,詩人自指。
- 陋庸姿:自謙之詞,意指自己平凡無奇。
- 塵務:世俗的事務。
- 坐進:指進步,提升。
- 私淑:私下裏敬仰和學習。
- 薪傳:比喻學問或技藝的傳承。
- 謝浮世:離開紛擾的世俗。
- 訂遺編:整理和研究古代的文獻。
翻譯
山崖和山谷之間隱藏着奇妙的景色,風煙繚繞,景象縹緲。 是誰在山巔的石室中留下了痕跡,至今仍依偎在蒼崖之巔。 我感慨地想起那些隱居在石龕中的高人,他們已經隱居了多少年。 雖然他們的遺蹟尚未完全消失,但山深之處,只有月亮孤獨地懸掛。 我自認平凡無奇,又深受世俗事務的牽絆。 這條修行之路難以輕易進步,我低頭感到愧對前賢。 幸好我私下裏敬仰並學習,靜靜地修行,學問得以傳承。 最終我將離開這紛擾的世俗,在這裏整理和研究古代的文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隱居山中的高人的敬仰,以及對自己修行之路的反思。詩中,「嵓壑有奇勝,縹緲餘風煙」一句,既展現了山中的神祕美景,也隱喻了修行的艱難與遙遠。詩人通過對「龕中人」的懷念,表達了對前賢的敬仰和對世俗的厭倦。最後,詩人表達了自己終將離開世俗,專心研究學問的決心,體現了對精神追求的執着和對知識的尊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學問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