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 · 題闕

· 白樸
東華門外軟紅塵。不到水邊村。任是和羹傅鼎,爭如漉酒陶巾。 三年浪走,有心遁世,無地棲身。何日團圞兒女,小窗燈火相親。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朝中措:詞牌名,又名「照江梅」、「芙蓉曲」等。
  • 東華門:指元朝大都(今北京)的東華門,是皇城的東門。
  • 軟紅塵:形容繁華熱鬧的都市景象。
  • 和羹傅鼎:比喻在朝爲官,參與政事。和羹,調和羹湯,比喻輔佐君王治理國家;傅鼎,輔佐君王的大臣。
  • 漉酒陶巾:指隱居生活,自己釀酒,用陶製的巾過濾酒。漉,過濾;陶巾,陶製的頭巾。
  • 三年浪走:形容四處漂泊,沒有固定的居所。
  • 有心遁世:有隱居避世的心願。
  • 無地棲身:沒有地方可以安身。
  • 團圞:團聚。
  • 小窗燈火相親:指家庭溫馨,與家人團聚的情景。

翻譯

在東華門外,繁華的都市景象如同柔軟的紅塵,我卻未曾踏足水邊的村莊。儘管在朝爲官,參與政事,又怎能比得上隱居生活,自己釀酒,用陶巾過濾酒的自在?

三年來四處漂泊,我雖有心隱居避世,卻無處安身。何時才能與家人團聚,享受小窗下燈火溫馨,與親人相親的時光?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家庭團聚的渴望。通過對比繁華的都市生活與寧靜的鄉村隱居,突顯了作者內心的矛盾與追求。詞中「東華門外軟紅塵」與「不到水邊村」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作者對世俗繁華的疏離感。而「三年浪走,有心遁世,無地棲身」則深刻描繪了作者漂泊無依的境遇和隱居的願望。結尾的「何日團圞兒女,小窗燈火相親」更是寄託了作者對家庭溫暖的深切期盼。整首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白樸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和對理想生活的執着追求。

白樸

白樸

白樸,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說爲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白樸)。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董秀英花月東牆記》等。 ► 1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