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安村步

淅淅寒流漲淺沙,月明空渚遍蘆花。 離人偶宿孤村下,永夜聞砧一兩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淅淅(xī xī):形容水聲或風聲。
  • (zhǎng):水位上升。
  • 淺沙:水邊淺灘上的沙子。
  • 空渚(zhǔ):空曠的水中小島。
  • :遍佈,到處都是。
  • 蘆花:蘆葦的花。
  • 離人:離鄉背井的人。
  • 永夜:整夜,長夜。
  • (zhēn):搗衣石,這裏指搗衣聲。

翻譯

寒冷的水流聲淅淅作響,水位上升覆蓋了淺灘上的沙子。月光照亮了空曠的水中小島,到處都是蘆葦的花。離鄉背井的人偶然宿在孤村之下,整夜都能聽到一兩家傳來的搗衣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離人在寒夜中的孤寂感受。詩中,「淅淅寒流漲淺沙」通過聲音和景象的結合,傳達出夜晚的寒冷和孤寂。月光下的「空渚遍蘆花」則增添了一種空曠和淒涼的美感。最後,「永夜聞砧一兩家」以搗衣聲爲背景,加深了離人的孤獨和對家鄉的思念。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離人在異鄉的孤寂與思鄉之情。

朱景玄

生卒年不詳。一作景元。吳郡(今江蘇蘇州)人。憲宗元和初,應進士舉,曾任諮議。歷翰林學士,官至太子諭德。事蹟見《太平廣記》卷三六三、《新唐書·藝文志三》、《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四與卷一九。景玄乃著名畫論家,《新唐書·藝文志三》著錄其《唐畫斷》3卷(即《唐朝名畫錄》,今存)。能詩,其“塞鴻先秋去,邊草入夏生”詩,尤爲人稱誦。《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朱景元詩》1卷,已佚。《全唐詩》存詩16首、斷句1聯。 ► 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