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鴻先秋去,邊草入夏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塞鴻塞(sài) 外的大雁。常比喻遠離家鄉的人。
  • 先秋:早於秋天,即提前到秋天。
  • 邊草:邊疆地區的草。

翻譯

塞外的大雁在秋天還未真正到來之時就先行飛走了,邊疆地區的草要到夏天才開始生長。

賞析

這兩句詩短短十個字,便勾勒出了一幅獨特的塞外景象。「塞鴻先秋去」,一個「先」字體現出塞鴻似乎對季節變化有着敏銳感知,在秋天尚未完全降臨,便已離開塞外,暗示出塞外環境的惡劣,連候鳥都急於離去;「邊草入夏生」則凸顯出塞外氣候的特殊性,與內地草在春天就蓬勃生長不同,這裏的草要到夏天才生長,進一步暗示出邊疆的荒涼和自然條件的艱苦。詩句通過塞鴻、邊草這兩種極具邊塞特色的事物,從時令物候角度生動刻畫出塞外獨特、孤寂的地理風貌和氣候特點,給人以深刻印象,同時也隱隱流露出詩人對塞外環境的某種感慨。

朱景玄

生卒年不詳。一作景元。吳郡(今江蘇蘇州)人。憲宗元和初,應進士舉,曾任諮議。歷翰林學士,官至太子諭德。事蹟見《太平廣記》卷三六三、《新唐書·藝文志三》、《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四與卷一九。景玄乃著名畫論家,《新唐書·藝文志三》著錄其《唐畫斷》3卷(即《唐朝名畫錄》,今存)。能詩,其“塞鴻先秋去,邊草入夏生”詩,尤爲人稱誦。《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朱景元詩》1卷,已佚。《全唐詩》存詩16首、斷句1聯。 ► 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