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呂食新水閣兼寄南商州郎中

丹檻初結構,孤高冠清川。 庭臨谷中樹,檐落山上泉。 曉色掛殘月,夜聲雜繁弦。 青春去如水,康樂歸何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丹檻(dān jiàn):紅色的欄杆。
  • 結構:建築物的構造和佈局。
  • 孤高:高傲不羣,超然獨立。
  • 清川:清澈的河流。
  • 檐落:屋檐滴水。
  • 殘月:月亮的殘餘部分,指月亮即將消失或剛出現時的狀態。
  • 夜聲:夜晚的聲音。
  • 繁弦:繁複的絃樂聲,這裏指各種樂器聲。
  • 康樂:安樂,安逸。

翻譯

紅色的欄杆剛剛建成,孤高的樓閣俯瞰着清澈的河流。庭院對着山谷中的樹木,屋檐上滴落着山上的泉水。清晨的景色伴隨着殘月,夜晚的聲音混合着繁複的樂器聲。青春如流水般逝去,何時才能回到那安樂的時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座新建的樓閣及其周圍的自然景色,通過「丹檻」、「清川」、「谷中樹」、「山上泉」等意象,展現了樓閣的孤高與自然的和諧。詩中「曉色掛殘月,夜聲雜繁弦」一句,巧妙地將時間從清晨過渡到夜晚,展現了時間的流轉和生活的節奏。結尾的「青春去如水,康樂歸何年」則抒發了詩人對逝去青春的感慨和對未來安樂生活的嚮往,表達了一種淡淡的哀愁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朱景玄

生卒年不詳。一作景元。吳郡(今江蘇蘇州)人。憲宗元和初,應進士舉,曾任諮議。歷翰林學士,官至太子諭德。事蹟見《太平廣記》卷三六三、《新唐書·藝文志三》、《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四與卷一九。景玄乃著名畫論家,《新唐書·藝文志三》著錄其《唐畫斷》3卷(即《唐朝名畫錄》,今存)。能詩,其“塞鴻先秋去,邊草入夏生”詩,尤爲人稱誦。《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朱景元詩》1卷,已佚。《全唐詩》存詩16首、斷句1聯。 ► 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