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重過山僧院

· 李頻
卻接良宵坐,明河幾轉流。 安禪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靜室聞玄理,深山可白頭。 朝朝獻林果,亦欲學獼猴。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卻接:再次連接,指再次來到。
  • 良宵:美好的夜晚。
  • 明河:明亮的銀河。
  • 安禪:安心禪坐,指修行禪定。
  • 小暑:二十四節氣之一,表示夏季的第五個節氣。
  • 抱疾:患病。
  • 高秋:深秋。
  • 靜室:安靜的房間,這裏指禪房。
  • 玄理:深奧的道理,指佛理。
  • 白頭:指年老。
  • 獻林果:向僧人獻上林中的果實。
  • 獼猴:猴子。

翻譯

再次來到這美好的夜晚,坐在僧院中,看着銀河流轉。 在小暑時節安心禪坐,到了深秋卻因病而入。 在靜謐的禪房中聆聽深奧的佛理,深山之中可以讓人白頭。 每天向僧人獻上林中的果實,我也想學習猴子那樣自在。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暮秋時節再次訪問山中僧院的情景。詩中,「明河幾轉流」一句,以銀河流轉喻示時間的流逝,增添了詩的意境美。後兩句「靜室聞玄理,深山可白頭」表達了詩人對禪理的嚮往和對隱居生活的渴望。最後兩句以獼猴爲喻,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自在生活的羨慕。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禪意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的熱愛。

李頻

李頻

李頻,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壽昌縣令穆君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爲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