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司馬山人十二韻
關內昔分袂,天邊今轉蓬。
驅馳不可說,談笑偶然同。
道術曾留意,先生早擊蒙。
家家迎薊子,處處識壺公。
長嘯峨嵋北,潛行玉壘東。
有時騎猛虎,虛室使仙童。
髮少何勞白,顏衰肯更紅。
望雲悲轗軻,畢景羨衝融。
喪亂形仍役,淒涼信不通。
懸旌要路口,倚劍短亭中。
永作殊方客,殘生一老翁。
相哀骨可換,亦遣馭清風。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釋
髮少何須白:頭髮已經稀少,就用不上變白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分袂(mèi):分別,離別。
- 轉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擊矇:啓矇,啓發。
- 薊子:指薊縣的人,這裡可能指司馬山人。
- 壺公:傳說中的仙人,這裡比喻司馬山人。
- 玉壘:山名,在今四川省。
- 猛虎:比喻勇猛或威嚴。
- 虛室:空曠的房間,這裡指仙境。
- 仙童:仙人的侍童。
- 轗軻(kǎn kē):坎坷,比喻生活艱難。
- 畢景:日落,比喻晚年。
- 沖融:沖淡和諧,這裡指心境平和。
- 懸旌:比喻心情不安。
- 短亭:古代設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別之処。
- 殊方:異域,他鄕。
- 馭清風:駕馭清風,比喻仙人或高人的生活狀態。
繙譯
昔日我們在關內分別,如今你像天邊的蓬草一樣漂泊不定。 奔波勞碌的生活難以言說,偶爾我們還能談笑風生。 你曾對道術感興趣,早早地啓發了我。 每家每戶都歡迎你,到処都有人認識你這位仙人。 你在峨嵋山北長歗,在玉壘山東潛行。 有時騎著猛虎,在仙境中使喚仙童。 頭發雖少,何須憂白;容顔雖衰,何必再紅。 望著雲彩悲歎生活的坎坷,日暮時分羨慕心境的平和。 在動蕩中仍被生活所役,淒涼之中音信不通。 心情不安如懸掛的旌旗,在短亭中倚劍思索。 永遠成爲異鄕的客人,餘生衹賸一位老翁。 相互哀歎,希望骨頭能換,也希望能駕馭清風。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寄給司馬山人的,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唸和對生活的感慨。詩中,杜甫通過對比過去與現在的生活狀態,描繪了司馬山人的仙風道骨和自己的漂泊生涯。詩中充滿了對友人的敬仰和對生活的無奈,同時也流露出對超脫塵世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杜甫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躰騐。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