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翰林張四學士

· 杜甫
翰林逼華蓋,鯨力破滄溟。 天上張公子,宮中漢客星。 賦詩拾翠殿,佐酒望雲亭。 紫誥仍兼綰,黃麻似六經。 內分金帶赤,恩與荔枝青。 無復隨高鳳,空餘泣聚螢。 此生任春草,垂老獨漂萍。 儻憶山陽會,悲歌在一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翰林:指翰林院,唐代負責起草詔令的機構。
  • 華蓋:古代帝王車上的傘蓋,比喻顯貴。
  • 鯨力:比喻巨大的力量。
  • 滄溟:大海。
  • 紫誥:指皇帝的詔書。
  • :系,結。
  • 黃麻:古代用於書寫詔書的黃色麻紙。
  • 六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樂經》、《春秋》六部儒家經典。
  • 金帶:金色的腰帶,官員的服飾。
  • 荔枝青:指荔枝的青色,比喻新鮮。
  • 高鳳:高飛的鳳凰,比喻高才。
  • 聚螢:指聚螢照讀,比喻勤學。
  • 山陽會:指山陽公的宴會,山陽公是東漢末年的一個貴族。

翻譯

翰林院靠近帝王的華蓋,其力量之大如同鯨魚破浪於大海。 天上的張公子,宮中的漢代客星。 在拾翠殿賦詩,在望雲亭佐酒。 皇帝的詔書仍然兼系,黃麻紙上的文字如同六經一般重要。 內部分配金帶赤色,恩寵如同新鮮的荔枝青。 不再跟隨高飛的鳳凰,只剩下勤奮學習的聚螢之泣。 這一生任憑春草生長,垂老之時獨自漂泊如萍。 如果還記得山陽公的宴會,悲歌之聲只需一聽。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贈給翰林學士張四的,詩中讚美了張四的才華和地位,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官場生涯的感慨和對友情的懷念。詩中運用了許多比喻和典故,如「翰林逼華蓋」、「鯨力破滄溟」等,形象地描繪了張四的顯赫地位和巨大影響力。後半部分則透露出詩人對自己命運的無奈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