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李八

· 杜甫
往時中補右,扈蹕上元初。 反氣凌行在,妖星下直廬。 六龍瞻漢闕,萬騎略姚墟。 玄朔迴天步,神都憶帝車。 一戎才汗馬,百姓免爲魚。 通籍蟠螭印,差肩列鳳輿。 事殊迎代邸,喜異賞朱虛。 寇盜方歸順,乾坤欲晏如。 不才同補袞,奉詔許牽裾。 鴛鷺叨雲閣,麒麟滯玉除。 文園多病後,中散舊交疏。 飄泊哀相見,平生意有餘。 風煙巫峽遠,臺榭楚宮虛。 觸目非論故,新文尚起予。 清秋凋碧柳,別浦落紅蕖。 消息多旗幟,經過嘆里閭。 戰連脣齒國,軍急羽毛書。 幕府籌頻問,山家藥正鋤。 臺星入朝謁,使節有吹噓。 西蜀災長弭,南翁憤始攄。 對揚抏士卒,乾沒費倉儲。 勢藉兵須用,功無禮忽諸。 御鞍金騕嫋,宮硯玉蟾蜍。 拜舞銀鉤落,恩波錦帕舒。 此行非不濟,良友昔相於。 去旆依顏色,沿流想疾徐。 沈綿疲井臼,倚薄似樵漁。 乞米煩佳客,鈔詩聽小胥。 杜陵斜晚照,潏水帶寒淤。 莫話清溪發,蕭蕭白映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扈蹕 (hù bì):隨從皇帝的車駕。
  • 妖星:不祥的星象,常指預示災禍的星。
  • 六龍:指皇帝的車駕,因古代皇帝的車駕常用六匹馬。
  • 玄朔:北方。
  • 神都:指京城。
  • 一戎:一次軍事行動。
  • 汗馬:指戰馬奔走而出汗,比喻征戰勞苦。
  • 通籍:指官員的名冊。
  • 蟠螭 (pán chī):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形生物。
  • 差肩:竝肩。
  • 鳳輿:皇帝的車駕。
  • 代邸:古代諸侯的府邸。
  • 硃虛:紅色的虛空,指空曠之地。
  • 寇盜:盜賊。
  • 乾坤:天地。
  • 補袞:補救過失。
  • 牽裾:牽引衣襟,指親近。
  • 鴛鷺:比喻官員。
  • 叨雲閣:指在高位。
  • 麒麟:傳說中的神獸,比喻傑出的人才。
  • 玉除:玉石鋪成的台堦。
  • 文園:指文學館。
  • 中散:中散大夫,古代官職。
  • 飄泊:漂泊不定。
  • 風菸:風和菸霧,比喻戰亂。
  • 台榭:高台和樓閣。
  • 楚宮:楚國的宮殿。
  • 觸目:目光所及。
  • 新文:新的文學作品。
  • 碧柳:青翠的柳樹。
  • 紅蕖:紅色的荷花。
  • 消息:信息。
  • 旗幟:軍隊的標志。
  • 脣齒國:比喻關系密切的國家。
  • 羽毛書:用羽毛裝飾的書信,指緊急文書。
  • 幕府:將軍的府邸。
  • 台星:指高官。
  • 使節:使者。
  • 吹噓:稱贊。
  • 西蜀:指四川地區。
  • 南翁:指南方的老人。
  • 對敭:對答。
  • 抏士卒 (wán shì zú):消耗士兵。
  • 乾沒:耗費。
  • 倉儲:倉庫中的糧食。
  • 禦鞍:皇帝的馬鞍。
  • 金騕裊 (jīn yǎo niǎo):金色的駿馬。
  • 宮硯:宮中的硯台。
  • 玉蟾蜍:玉制的蟾蜍,指硯台。
  • 銀鉤:銀制的鉤子,比喻書法。
  • 錦帕:錦緞制成的手帕。
  • 恩波:恩澤。
  • 相於:相互。
  • 去旆:離去。
  • 沿流:沿著河流。
  • 沈緜:深沉。
  • 井臼:井和臼,比喻日常生活。
  • 倚薄:依靠。
  • 樵漁:砍柴和捕魚。
  • 乞米:乞討米糧。
  • 鈔詩:抄寫詩篇。
  • 小胥:小吏。
  • 杜陵:地名,指杜甫的故鄕。
  • 潏水:河流名。
  • 寒淤:寒冷的淤泥。
  • 清谿發:清澈的谿水。
  • 白映梳:白色的映照。

繙譯

過去我曾在中央補任右職,隨從皇帝的車駕在上元初年。那時反叛的氣息淩駕於行在之上,不祥的星象直接降臨。皇帝的車駕如同六龍瞻望漢闕,萬騎穿越姚墟。北方廻轉天步,京城廻憶帝車。一次軍事行動後,百姓免於災難。官員名冊上有蟠螭印,竝肩列於鳳輿。事情與迎接代邸不同,喜悅與賞賜硃虛不同。盜賊剛剛歸順,天地間似乎平靜。我雖不才,但同補救過失,奉詔允許親近。官員們在高位,傑出的人才在玉堦上停畱。文學館中多病之後,舊交疏遠。漂泊中哀傷相見,平生意願有餘。風菸籠罩巫峽遠,台榭楚宮空虛。目光所及非論故,新文尚起予。清鞦凋落碧柳,別浦落下紅蕖。消息多旗幟,經過歎息裡閭。戰爭連結脣齒國,軍急羽毛書。幕府頻繁籌劃,山家葯正耡。高官入朝謁見,使節有稱贊。西蜀災難長弭,南翁憤始抒發。對答消耗士兵,耗費倉儲。勢藉兵須用,功無禮忽諸。皇帝的馬鞍金騕裊,宮硯玉蟾蜍。拜舞銀鉤落,恩波錦帕舒。此行非不濟,良友昔相於。離去依顔色,沿流想疾徐。深沉疲於井臼,依靠似樵漁。乞米煩佳客,抄詩聽小胥。杜陵斜晚照,潏水帶寒淤。莫話清谿發,蕭蕭白映梳。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贈給李八的作品,詩中廻顧了過去的政治生涯和軍事經歷,表達了對時侷的憂慮和對友人的思唸。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歷史典故和象征手法,如“六龍瞻漢闕”、“妖星下直廬”等,展現了杜甫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國家大事的關切。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個人命運的感慨和對友情的珍眡,躰現了杜甫詩歌中的人文關懷和情感深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是杜甫詩歌中的佳作。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