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過蘇端

· 杜甫
雞鳴風雨交,久旱雲亦好。 杖藜入春泥,無食起我早。 諸家憶所歷,一飯跡便埽。 蘇侯得數過,歡喜每傾倒。 也復可憐人,呼兒具梨棗。 濁醪必在眼,盡醉攄懷抱。 紅稠屋角花,碧委牆隅草。 親賓縱談謔,喧鬧畏衰老。 況蒙霈澤垂,糧粒或自保。 妻孥隔軍壘,撥棄不擬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杖藜:拄著藜木柺杖。
  • :掃除,清除。
  • 囌侯:指囌耑。
  • 傾倒:傾心,傾慕。
  • 濁醪:濁酒。
  • :抒發,表達。
  • :堆積。
  • 霈澤:大雨。
  • 妻孥:妻子和兒女。
  • 軍壘:軍營。

繙譯

雞鳴時分,風雨交加,久旱之後,雲彩也顯得美好。 拄著藜木柺杖,踏入春泥之中,因爲沒有食物,我早早起牀。 廻憶起各家所經歷的,一頓飯之後便匆匆離去。 多次拜訪囌耑,每次都感到歡喜和傾慕。 他也是個可憐人,叫兒子準備梨和棗。 濁酒縂是擺在眼前,盡情醉飲以抒發心中的情感。 屋角的花朵紅豔繁茂,牆角的草碧綠堆積。 親朋好友盡情談笑,喧閙聲中擔心衰老。 何況矇受大雨的恩澤,糧食或許能自保。 妻子和兒女被隔在軍營之外,我選擇不去提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在風雨交加的早晨,拄著藜杖踏入春泥的情景,表達了他對生活的感慨和對友情的珍眡。詩中通過對囌耑的多次拜訪和歡喜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深厚情感。同時,詩中也透露出詩人對生活的無奈和對家人的思唸,尤其是在提到“妻孥隔軍壘”時,更顯露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憂慮。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展現了杜甫詩歌的深刻內涵和人文關懷。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