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屋

· 杜甫
我有陰江竹,能令朱夏寒。 陰通積水內,高入浮雲端。 甚疑鬼物憑,不顧剪伐殘。 東偏若面勢,戶牖永可安。 愛惜已六載,茲晨去千竿。 蕭蕭見白日,洶洶開奔湍。 度堂匪華麗,養拙異考槃。 草茅雖薙葺,衰疾方少寬。 洗然順所適,此足代加餐。 寂無斤斧響,庶遂憩息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朱夏:指夏季。
  • 陰通:陰涼通達。
  • 積水:指水池或湖泊。
  • 浮雲端:雲層之上。
  • 鬼物憑:鬼怪依附。
  • 剪伐殘:修剪殘枝。
  • 面勢:面向。
  • 戶牖:門窗。
  • 六載:六年。
  • 千竿:很多竹子。
  • 蕭蕭:形容風吹竹葉的聲音。
  • 洶洶:形容水流聲。
  • 奔湍:急流。
  • 度堂:經過堂屋。
  • 養拙:隱居不仕,自謙之辭。
  • 考槃:考察盤算。
  • 草茅:指簡陋的居所。
  • 薙葺:修剪草木。
  • 洗然:洗滌心靈。
  • 順所適:順應自然。
  • 加餐:增加飲食。
  • 斤斧響:斧頭砍木的聲音。
  • 庶遂:希望。
  • 憩息歡:休息的快樂。

翻譯

我擁有一片生長在陰涼江邊的竹林,它能讓炎熱的夏天變得涼爽。這片竹林陰涼通達,深入到積水之中,高聳入雲。我深信這裏有鬼怪依附,所以不去修剪那些殘枝敗葉。如果竹林東邊能面向合適的方向,那麼門窗的位置就能永遠安全。我珍惜這片竹林已經六年了,今天早晨卻要砍去上千根竹子。風吹竹葉發出蕭蕭聲,陽光透過砍伐後的空隙照進來,急流的水聲洶涌澎湃。經過堂屋並不追求華麗,隱居不仕,我自謙地考察盤算。雖然居所簡陋,但修剪草木後,我的衰弱疾病似乎有所緩解。洗滌心靈,順應自然,這種滿足足以代替增加飲食。這裏沒有斧頭砍木的聲音,我希望能夠在這裏享受到休息的快樂。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對自己竹林的深情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詩中,杜甫通過對竹林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簡樸生活的滿足。他珍惜竹林,但爲了更好的生活環境,不得不砍伐部分竹子,這種矛盾心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無奈。詩的最後,杜甫表達了對寧靜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在沒有外界干擾的環境中找到心靈的安寧。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