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當縣吳十侍御江上宅

· 杜甫
寒城朝煙澹,山谷落葉赤。 陰風千里來,吹汝江上宅。 鵾雞號枉渚,日色傍阡陌。 借問持斧翁,幾年長沙客。 哀哀失木狖,矯矯避弓翮。 亦知故鄉樂,未敢思夙昔。 昔在鳳翔都,共通金閨籍。 天子猶蒙塵,東郊暗長戟。 兵家忌間諜,此輩常接跡。 臺中領舉劾,君必慎剖析。 不忍殺無辜,所以分白黑。 上官權許與,失意見遷斥。 仲尼甘旅人,向子識損益。 朝廷非不知,閉口休嘆息。 餘時忝諍臣,丹陛實咫尺。 相看受狼狽,至死難塞責。 行邁心多違,出門無與適。 於公負明義,惆悵頭更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兩當縣:地名,今屬甘肅省。
  • 吳十侍御:人名,吳姓,排行第十,曾任侍御史。
  • 鵾雞:一種大鳥,此處指鳥鳴。
  • 枉渚:彎曲的水邊。
  • 阡陌:田間小路。
  • 持斧翁:指吳十侍御,因其曾任侍御史,故稱。
  • 長沙客:指吳十侍御被貶至長沙。
  • :(yòu),一種長尾猿。
  • :(hé),鳥的翅膀。
  • 金閨籍:指朝廷的官籍。
  • 蒙塵:指皇帝出奔在外,蒙受風塵。
  • 間諜:指戰爭中的間諜行爲。
  • 舉劾:檢舉彈劾。
  • 上官:上級官員。
  • 遷斥:貶謫。
  • 仲尼:孔子。
  • 向子:向秀,東晉文學家。
  • 丹陛:指朝廷。
  • 咫尺:形容距離很近。
  • 行邁:遠行。
  • 於公:指吳十侍御。

翻譯

寒城早晨的煙霧淡淡,山谷中的落葉紅豔。 陰冷的風從千里之外吹來,吹拂着你在江上的家宅。 鵾雞在彎曲的水邊啼叫,日光斜照在田間小路上。 請問那位持斧的老人,你作爲長沙的客人已經幾年了? 悲哀的猿猴因爲失去樹木而哀鳴,矯健的鳥兒爲了躲避弓箭而飛翔。 也知道故鄉的歡樂,但不敢回憶往昔。 過去在鳳翔都城,我們共同在朝廷的官籍中。 天子還在外蒙受風塵,東郊的戰場上長戟暗淡。 兵家忌諱間諜,這類人常常出現。 在御史臺中你負責檢舉彈劾,你必須謹慎地分析。 不忍心殺害無辜,所以必須分辨黑白。 上級官員曾經許諾與你,但失意後卻被貶謫。 孔子甘願做旅人,向秀懂得損益之道。 朝廷並非不知道這些,只是閉口不談。 我當時也是諫官,離朝廷很近。 我們相看時都感到狼狽,至死也難以承擔責任。 遠行時心中多有違和,出門也無處可去。 對於你,我感到明義上的辜負,惆悵之情使我的頭髮更白。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寫給被貶的朋友吳十侍御的,表達了對朋友的深切同情和對時局的無奈。詩中通過描繪寒城、山谷、陰風等自然景象,營造了一種淒涼的氛圍,反映了吳十侍御的困境和詩人的心情。詩中「不忍殺無辜,所以分白黑」體現了杜甫對正義的堅持和對朋友的理解。結尾的「於公負明義,惆悵頭更白」則深刻表達了詩人對朋友遭遇的同情和對自己無力改變現狀的無奈。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凝練,展現了杜甫深沉的友情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