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瀼西:地名,今重慶市奉節縣境內。
- 賃:租借。
- 濟世策:拯救時世的策略。
- 豺虎鬥:比喻兇惡的勢力相互爭鬥。
- 鴛鷺行:比喻朝廷中的官員行列。
- 中宵:半夜。
翻譯
我本想陳述拯救時世的策略,無奈已老,仍只是個尚書郎。 未能平息那些兇惡勢力的爭鬥,徒然感到愧對朝廷中的同僚。 時局危急,人事緊迫,逆風中羽毛也受了傷。 夕陽下,我悲傷地望着江漢,半夜時分,淚水溼透了牀單。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杜甫對時局的憂慮和個人境遇的無奈。詩中,「濟世策」與「已老尚書郎」形成鮮明對比,突顯了詩人雖懷抱救國之志,卻因年老而無法施展的悲哀。後兩句通過「豺虎鬥」和「鴛鷺行」的比喻,進一步抒發了對時局混亂和自身無力迴天的感慨。結尾的「落日悲江漢,中宵淚滿牀」則以景結情,將悲傷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現了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和個人的悲涼境遇。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