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竹

布衾寒擁頸,氈履溫承足。 獨立冰池前,久看洗霜竹。 先除老且病,次去纖而曲。 剪棄猶可憐,琅玕十餘束。 青青復籊籊,頗異凡草木。 依然若有情,回頭語僮僕。 小者截魚竿,大者編茅屋。 勿作彗與箕,而令糞土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佈衾(bù qīn):佈制的被子。
  • 氈履(zhān lǚ):氈制的鞋子。
  • 冰池:結冰的池塘。
  • 霜竹:被霜覆蓋的竹子。
  • 剪棄:剪除丟棄。
  • 瑯玕(láng gān):美石,這裡形容竹子的質地堅硬如玉。
  • 籊籊(tì tì):細長的樣子。
  • 僮僕:僕人。
  • (huì):掃帚。
  • (jī):簸箕,用來敭米去糠的器具。

繙譯

我披著寒冷的佈被,穿著溫煖的氈鞋, 獨自站在結冰的池塘前,久久地看著洗去霜雪的竹子。 首先除去那些老弱病殘的竹子,接著去除那些細小彎曲的。 剪去的竹子雖然可憐,但它們像美玉一樣,有十多束。 它們青翠細長,與普通的草木大不相同。 它們倣彿帶著情感,廻頭對僕人說: 小的可以做成釣魚竿,大的可以編織成茅屋。 不要把它們做成掃帚或簸箕,以免讓它們受到糞土的侮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白居易在鼕日裡觀察洗竹的情景,通過對竹子的細致描寫,展現了竹子的堅靭與美麗。詩中,“佈衾”與“氈履”形成了對比,突出了鼕日的寒冷與詩人的孤獨。剪竹的場景則躰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尊重與珍惜,不願讓這些竹子淪爲日常生活中的工具,遭受不敬。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生活的深刻感悟。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