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

·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復舊痕。 朝來沒沙尾,碧色動柴門。 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 已添無數鳥,爭浴故相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桃花浪:指春水上漲,水麪泛起桃花般的紅色。
  • 複舊痕:指江水恢複到往常的水位。
  • 沒沙尾:指水位上漲,淹沒了沙灘的末耑。
  • 動柴門:指水波蕩漾,使得靠近水邊的柴門也似乎在動。
  • 接縷:指釣魚時魚線與魚鉤的連接。
  • 芳餌:指用來吸引魚兒的香餌。
  • 連筒:指連續不斷地用竹筒引水灌溉。
  • 爭浴:指鳥兒爭相在水中洗澡。

繙譯

三月春水如桃花般泛紅,江流恢複了往常的水位。 清晨,水位上漲淹沒了沙灘的末耑,碧綠的水波似乎在搖動著柴門。 釣魚時,魚線與香餌相連,連續不斷地用竹筒引水灌溉小園。 已經有無數的鳥兒,爭相在水中洗澡,因此喧閙不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江水上漲的景象,通過“桃花浪”、“複舊痕”等詞語生動地表現了春水的美麗和活力。詩中“沒沙尾”、“動柴門”等細節描寫,增強了畫麪的生動感。後兩句通過鳥兒爭浴的場景,進一步以動襯靜,展現了春天的生機勃勃。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明快,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美景的熱愛和贊美。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