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功曹之荊州充鄭侍御判官重贈

· 杜甫
曾聞宋玉宅,每欲到荊州。 此地生涯晚,遙悲水國秋。 孤城一柱觀,落日九江流。 使者雖光彩,青楓遠自愁。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宋玉宅:指宋玉的故居,宋玉是戰國時期楚國的文學家。
  • 水國:指江河湖泊衆多的地區,這裏特指荊州。
  • 孤城:指荊州城。
  • 一柱觀:比喻孤獨無助,像一根柱子支撐着整個景象。
  • 九江流:指長江及其支流,這裏泛指荊州的水系。
  • 使者:指李功曹,即李氏,他作爲功曹前往荊州充任鄭侍御的判官。
  • 青楓:指秋天的楓樹,因其葉色變青而得名。

翻譯

曾經聽聞宋玉的故居,我常想前往荊州一遊。 如今此地生活已晚,遙望那水鄉秋色,心生悲愁。 孤立的荊州城如同一柱觀,落日映照着九江的流水。 你雖作爲使者光彩照人,但面對遠方的青楓,仍感自愁。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送別李功曹前往荊州的作品。詩中,杜甫表達了對荊州的嚮往和對李功曹的深情告別。詩的前兩句回憶了對荊州的嚮往,中間兩句描繪了荊州的孤寂和秋景的悲涼,最後兩句則表達了對李功曹旅途的擔憂和自己的孤獨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杜甫深沉的詩風和對友人的深情厚意。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