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

· 杜甫
忠州三峽內,井邑聚雲根。 小市常爭米,孤城早閉門。 空看過客淚,莫覓主人恩。 淹泊仍愁虎,深居賴獨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井邑:村莊。
  • 雲根:山腳。
  • 淹泊:停留。
  • 獨園:指寺院。

翻譯

在忠州的三峽之內,村莊聚集在山腳邊。 小市集上人們常爲米糧爭搶,孤立的城池早早關閉了城門。 空自看着過往旅客流下的淚水,卻難以尋覓到主人的恩惠。 停留在此仍憂愁着虎患,深居簡出則依賴於這寺院的寧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忠州龍興寺所在地的荒涼景象和居民的艱辛生活。詩中,「井邑聚雲根」形象地勾勒出了村莊依山而建的地理特徵,「小市常爭米,孤城早閉門」則生動地反映了當地物資匱乏、生活困頓的現實。後兩句「空看過客淚,莫覓主人恩」抒發了詩人對當地人民苦難的同情,以及對統治者漠視民生的不滿。最後,「淹泊仍愁虎,深居賴獨園」表達了詩人在此停留時的憂慮與對寺院寧靜生活的依賴,體現了詩人對安寧生活的嚮往。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